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方红从一个又穷又破的小山村,变成了人人羡慕的村子,多亏了沈正两口子。

沈正媳妇和妹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东方红的日子一点点开始变好,就是从沈家离开东方红到京市以后才开始的。

那个时候还叫生产队,要上工挣工分的。

沈正出钱收菜和山上的东西,穷得叮当响的人家才开始攒了点余钱。

转折点出现在东方红服装厂的成立及冬季大棚蔬菜的种植。

服装厂是沈正出资出人出主意干起来的,打的是集体的名义。

冬季蔬菜大棚也是他带头种的,那年冬天宋叔带着成功成才先在自己家、沈正家、还有老沈家开始建大棚。

村里人见大棚真能种出蔬菜来,纷纷跟着种。

不占有现有的土地,开荒种大棚也是从东方红开始的。

后来乡里领导找到他,要全乡推广,向东方红学习,带领乡亲们发财致富。

乡里推广地非常成功,邻村只要跟东方红沾亲带故的人家早就跟着种了。

后来又全县推广,扩大到市里,源头是东方红。

宋勇也成了大红人,上面领导多次提到要给他升职,提到乡里去。

他都没同意,哪儿都不去,就守着东方红。

沈正可说了,他不认别人,只认他。

换了别人,那小子有啥好事不想着在东方红搞了。

只要他在,沈正要想搞点啥,宋勇拼着豁出去老脸也得把项目留在东方红。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他没走是对的。

服装厂换设备的时候,出国考察团里就有他,坐着飞机到了外国,真是开了眼界了。

他说他不去,一把年纪了出去干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沈正非要让他去,说他是带头人,要是眼界不打开后面不好干。

好吧,出去了一趟真是长见识了。

换了设备以后,厂子又要扩建,要建鞋厂和箱包厂。

还是属于东方红村集体的,跟服装厂一样。

购买设备招人他帮不上忙,批地建厂房这块他带着村民保证给干好了,都给沈正打包票了。

乡亲们听到这个消息那是热情高涨,因为建厂就意味着分钱。

服装厂的分红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

除了分红,村里厂子招工也是优先从村里招。

工人的工资和奖金一年可不是小数目。

他去乡里跑,本来说得好好的,当天晚上乡里又变卦了,把他气得一晚上没睡觉。

硬是跟乡里磨了三天,这群人这次是狠了心跟他硬杠到底了,非要把这个厂建到乡里。

还说什么地皮是免费的,不要钱。

乡里出面派人建厂,不用东方红出一分钱。

说他们村就那么点大,再加上这两个厂,那么多人村里根本就没那么多地方。

最后还是把厂子建在了乡里,签好了协议。

这个厂子乡里没有任何的权利,还是东方红村集体的……

这两个厂子就开始建宿舍食堂了,各方面的配套设施都齐全了。

除开最开始的这段不愉快的插曲,后面进行的都很顺利了。

东方红这三个厂子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他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清楚沈正的套路了。

粗略估计沈正的利润是厂子的两倍,宋勇不知道的是这是最开始的利润。

就是沈正没有开服装店还在摆摊时的利润,一半一半,比如十块从厂里拿货,就卖二十。

可后来服装店里的衣服包包鞋子可不是这个价了,人们的心理很奇怪,你卖的便宜人家还觉得便宜没好货呢。

沈正为啥要在东方红建厂子,是为了轻易的把控货源和质量。

他和杨建国玩的这套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不是我想生产什么,而是市场上什么好卖。

跟当时沈家最开始为什么搞喇叭裤一个道理,因为当时一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把这个款式的裤子穿火了。

简单一句就是什么火生产什么卖什么。

宋勇吧,佩服沈正,本来以为这小子带着乡亲们致富已经就很不错了。

他又错了。

沈正的格局,他是怎么都赶不上的。

每次当他觉得自己足够了解的时候,沈正就又好好的给他上了一课。

九十年代的时候,沈正提出了一个想法,要出钱给村里人发福利。

还是由他打头,以东方红的名义,厂里的利润拿出一部分,大头由沈家出。

开始操作的时候,是一个实验性质的,谁都没有经验,没有办过的事没有走过的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用来给东方红所有的村民,从孩子上学从学前班到大学毕业的学费,看病,养老,都有这个钱来出。

只要你是东方红村的人,你就享受这些,上学不用自己花钱,学费由这笔钱出,不仅出学费还有生活补助,根据当年的实际物价,一个学生一个月几十或者几百这种的。

看病,只要生病买药住院手术等的所有的治疗费用。

村里建养老院,吃喝看病等等所有的费用全包,如果不愿意住养老院,那就给养老金。

开始的这个想法可能不太成熟,以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随时改进。

沈正没跟宋勇交底,留了个心眼。

媳妇说要捐出去的钱说出来能吓死他。

媳妇的意思是这笔钱尽量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实际上东方红已经富裕了,孩子上学、看病、老人养老的问题,对东方红村里的人来说不是问题。

沈正只是以东方红为中心往外扩散,现在这些福利好像是村里的福利。

就跟种蔬菜大棚一样,渐渐地往外扩散。

别的村有需要帮助的,甚至县里市里到省里,最后到全国,都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事情办起来并不简单。

这些福利确实是针对东方红的,外面的就不是了。

往外扩的这些是真的需要帮助的家庭。

你家里确实穷的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家里确实生了大病没有钱看。

这个确实,不是靠你一张嘴说的。

沈正手底下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都是退伍兵,他成了一个专门的调查队调查。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还钱。

如果学生工作了以后,有了经济能力,你再把钱还回来。

生病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可能以后家庭条件好了,有了经济能力就需要还钱。

如果实在是没有钱还,那也没有办法。

主打一个循环利用,简单的说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你,你有能力了就还钱。这个钱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宋勇虽然接受困难,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东方红全体村民大会上,一人手里一份告知单,上面尽量详细的一条条的写清楚。

让大家拿回家仔细看,这可是出自京市的江念冬和陆娇娇之手。

主要是她俩,其他人也都提了意见。

上面最后有一排红字非常有意思,最终解释权归沈正。

东方红扔下了一颗红色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