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3年9月3日远征军雕塑群在嵩山战役旧址落成。

整个雕塑群位于主战场嵩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占地约平方米,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

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

分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12种方阵。

娃娃兵方阵中,这些稚嫩的孩子站在这里,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恨别、惊心的感觉。

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寸山河有英烈。

这些本来可以衣食无忧,在父母的呵护下上学读书的孩子,却因为当年的战火再也没有回来。

而Y省还有一个烈士陵园,这个烈士陵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个烈士陵园名叫麻栗坡烈士陵园。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入口右边处有一首诗。

三千壮士成雄鬼,十万旌旗奏凯回。

清明白发断肠处,绿满春山啼子规。

陵园中的每冢墓碑上,都镶有英雄生前的画像,并刻有烈士生平。

这些先辈们,都是牺牲在近代的对越反击战中的。

或许很多的人都以为战争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其实不然。

着这场战役,历时10年,从84年打到了93年。

79年,华国完成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后,不甘心失败的越国依然多次骚扰入侵我国领土。

据84年时新华社的报道,5年来,越军不断地向华国境内的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

发射各种枪弹4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35人。

迫使边民离开家园,穴居岩洞。

84年4月28日,我方经26天炮火准备,突然发起攻击。

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等高地。

经过数天激战,华国军队不仅守住了收复的阵地,还攻克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

在84年的7.12大战中,连运猪的车都换了运炮弹,老百姓也帮忙,不计代价的往上送。

这10年间,全国多个军区的战士们再次走上战场参与了这场保卫战。

直至于1993,各支援保障分队撤离,同年4月1日零时,边防第15团转为正常守备。

为这场长达10年的战役画上了句号。

而这场战役就此结束了吗?答案是并没有。

因为这场战役,边境线上埋着上百万枚雷弹,时刻威胁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当地称这个地方为死亡地带。

这里遗留的地雷、手榴弹、各种爆炸物,数量惊人,有上百万颗。

很多孩子,还未成年就失去了父亲。

还有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被炸断了腿脚。

在这个地方,就算是打个雷,村民都心惊胆颤:莫不是谁又踩雷了?

从79年到03年,这里因雷致残的人,多达5878人,受害者的年龄横跨8岁至84岁。

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支扫雷队,在Y省的边境,年复一年的执行扫雷任务。

从92年到94年,他们踏过了15个“死亡地带”。

某国的国际扫雷队,三年时间才扫了6万多枚雷弹。

而这支少有人知的华国扫雷队,却在两年时间内,清扫4000多万平方米雷场。

扫除12万枚地雷、11万枚手榴弹、1万多发炮弹。

时至今日,扫雷任务仍在进行。

每个扫雷战士,早就写好了遗书。

早上,把遗书放在显眼处,再出门执行任务。

晚上,在遗书上添上新内容,再去睡觉。

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陡峭、草深林茂,雷弹数量繁多,类型多样,机械无法确保百分百清除。

所以一直以来都只能使用人工的方式排雷。

每当扫雷大队清扫完毕,向当地政府移交雷场时,都有一个震撼人心的仪式。

战士们手牵手,踏过雷场。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向当地政府和村民证明——此区域,已安全。

在战争结束后,内地已经恢复战前的和平。

全国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Y省仍然为祖国边防在战斗,时至今日,Y省牺牲的禁d民警和边防战士已逾几十人。

Y省,是整个华国禁d人员牺牲数量最多的一个省。

2000年以后,一些边境地区,d贩日渐猖獗。

边防战士们先后缴获d品累计451吨之多。

临沧镇康县某边防派出所所长在一次行动中为掩护队友,只身将毒贩扔过来的手雷紧紧压在身下。

Y省边防的一线禁d工作人员,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们的相关资料都是绝密的。

无论是本人,还是家人的信息都是不允许公布的。

那些大家只在影视剧中看过的暗杀、悬赏,对这些在一线奋战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遥远。

很多人问,为什么那些烈士在牺牲后,墓碑上没有姓名,也没有照片。

这是因为要保护他们的家人,避免他们的家人被d贩报复。

影视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那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而大家能看到的,公布出了照片和信息的一线工作者,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是家人获得了绝对的安全,要么是...他们家再也没有能被报复的人了。

现在,华国越发的强大了,能够更好的保护那些一线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安全了。

而这其中,Y省边防是功不可没的。

那些d贩们,没有那么容易能入境了,无论是人,还是他们所谓的货物。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那些涉d的艺人,之后还妄想要复出,全国都是零容忍的态度。

因为他们花在购买d品上的每一分钱,将来都可能成为射向一线工作人员的子弹。

在口罩时期,Y省的边防工作人员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数人报名了志愿者队伍,与边防官工作人员们一起守卫边境。

那时的边境,还没有铁丝网和摄像头。

志愿者们两人一个岗,装备仅有照明所用的手电筒。

夏季夜晚的闷热和蚊虫,伴随着他们度过了整个夏天。

有时运气不好,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瓢泼大雨会把他们的全身淋透。

但他们从不敢松懈找地方避雨。

因为他们的松懈,可能会让更多的偷渡客把病毒带入内地。

而那个时候,边境线上,还有缅国的地方军和政府军正在交战。

甚至还有当地居民的窗户被流弹打破,炮弹飞到小学里的情况发生。

三年的口罩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我们的边防战士,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第一防线。

不求大家说他们高尚,但至少不要去否定和抹黑,让一线的工作人员寒了心。

没有在边境生活过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现在大家所享有的和平,有多么来之不易。

现在的安居乐业,是多少战士和人民用血肉筑起的长城替我们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