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着顾瑾瑶没有把商场里的物资流通出去的想法,现在如何赚取余额就提上了日程。

至于在现实中,顾瑾瑶每天的生活轨迹看似自由,但其实都在身边人若有似无的监视之中。

说监视其实并不恰当。

但是在一个生活着数千人的家属院,身为副厂长千金,板上钉钉的大学生。你每天打几个喷嚏,可能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这两天家属院尤其热闹,今天瑾瑜的通知书也收到了,海市医学院。一个出乎了所有人预料的大学。

可能是那几天大量刷题起到了作用。瑾瑜的成绩比她自己预估的高出几十分。

本来海市就是她理想的大学,但成绩让她望而却步。之所以填报是因为下面还有的选,不会因此没学上。

不想现在却成了第一志愿。

一向稳重的大姐今天开心的像个孩子,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抱着瑾瑶又蹦又跳的。转眼就受到了双胞胎的嘲笑。

顾瑾瑶只来得及给两小只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转眼那边就传来了杀猪般的叫声。

啧~真活泼吖!

顾瑾瑶轻轻把通知书收起来放好,这可是个大宝贝,人丢了,它都不能丢。

再看一眼通知书,海市也是她所向往的城市。

之前受限于时间和口罩,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城。

如今起点就是省城,终归是不一样了。她也想去看看更多的地方。

虽然不在海市上学,但以后也可以打着看姐姐的旗号过去转转。

趁着运动还没开始,多多感受一下国际都市在那个年代的魅力。

随着瑾琰的大学通知书下来,顾家一下子在整个省城好像都有了名气。

爸妈每次从外面回家都喜气洋洋的。

尤其是顾妈,医院人流量多,她又兼任妇产科主任。每个找她看病的病人都会向她打听一下育儿经。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成了这些妈妈准妈妈们的口头禅。一天不听到个十几二十遍可能只代表顾妈当天休假没上班~

伴随着鲜花和掌声,顾爸对家里中学生们的学习抓的更严了。

六学子在如此高压下被虐的精神恍惚。

顾瑾瑶查过资料,66-69年是没有任何大专大学招生的。

现在61年,也就是说只剩下四年大学可考。

再往后想上大学,那就只能读工农兵大学了。同样的大学,含金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知道就算了,现在知道了。总得把家里学生们都培养一下。

就算最后实在考不上,那也是努力过得。努力过没考上,和有能力没学上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那边远在部队的二舅也传来好消息。同样18岁的六表哥考上了哈军工。

这所学校算的上顶尖军事大学了。对于从小长在部队的表哥会做此选择家里人都毫不意外。

因为是军事大学,到时候可能会全封闭教学,就算不是全封闭也假期有限。

所以二舅和二舅妈把一致决定把他踢回老家。

小舅家的龙凤胎特别欢呼雀跃,吵着嚷着要回老家跟六哥亲香亲香。顺便替小舅尽孝。

在家憋了半个多月的两小只也很有些意动。

还有一个月姐姐们就大学去了,怎么也得在外婆待足一个月不回家。

逃避学习的态度十分坚决。

顾爸和小舅商量一下也就同意了,毕竟家属院面积就那么大,几个孩子凑一块读书也确实有点压抑。

几个混世魔王都不太好管教。

不如打包回老家,由岳父压着,刘萧这个从小在部队长大的表哥管着。

顺带着三叔也把瑾琅瑾琪塞了过来。

大伯家瑾琰也跟着凑了个热闹。

一大帮子少男少女开开心心的转移阵地。

顾爸把她们一帮子送到了车站,顺便每个人除了口粮也塞了足够的生活费和各种票证。

今年还是干旱,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怎么下雨,偶尔一场小雨不等打湿地面就蒸发了。

他们虽然去玩,也不能给老人家增加负担。

不然大舅妈再好说话,面对这么多张嘴怕是也摆不出好脸色来。

作为靠近省城的农村,日子比起别的地方要好过不少。

尤其村子依山傍水,即便是这几年干旱,也没受到太大影响。

大舅作为村干部,把整个刘家村治理的欣欣向荣,单看精神面貌就跟其他村大不同。

这也可能是大舅作为退伍兵,也把村民当成自己手下的兵一样对待的关系。

坐在大巴车上,几个皮猴子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未来一个月到底要怎么上山下河,摸爬滚打才能玩的痛快。

顾瑾瑶跟着听了一耳朵,几个人行李拿了一大堆,吃穿用度都有,结果书本一个没带?呵~没关系,姐姐(不是)带了。

顾瑾瑶不仅把自己高考前买的几套资料都带了来,还根据高考内容自己打印了厚厚一叠子的知识要点。

目测这将是充满斗智斗勇的一个月。

顾瑾瑶笑笑不说话,却伸手捅了捅一旁的瑾琰,瑾瑜。然后指了指自己那笨重的一箱子书。

噗呲,顾瑾琰没忍住笑了出来,连忙捂住了嘴。就让他们在逍遥一会儿吧。

下了车总归会知道的。

大巴车在县车站停稳,他们还要换乘去镇上的公交。

现在乡镇基本都是土路。即使路修的平整也难免颠簸。

晃晃悠悠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停了下来。

大舅早架着牛车在车站等着了。

镇上到村里有个几里地,平时走路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不是一个个都大包小包的。

牛车用来运送行李。

至于人?一个个又不是没长脚,平时跑去玩一天不带闲着的。不过几里路,说说笑笑就过去了。

村子都是依山而建,中间一条小道分开。

前面是一块块开垦出来的农田,小道另一边就是村子里修建的房屋了。

房屋紧挨着后山山脚,农闲时也方便去山上挖个野菜或砍个柴火。

路上经过两个村子,下一个就是刘家村了。

因为后山基本都是丘陵地貌,所以虽然绵延起伏,但普遍不高。最高处也不过五百来米。

没被开发又连绵不绝的高高低低的山脉让这群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孩子欢呼出声。已经开始幻想着怎么在山上摘野果,赶兔子了。

人还没到,外婆就已经从院里出来了。“大老远就听到一群皮小子在那叫唤,一猜就是你们来了。”

外婆曾跟着外公在外面抗战,拿过枪,杀过人,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后来外公身体不适,强烈要求不给组织添麻烦,外婆二话不说就跟着外公回了村。现在在家收拾她那几分菜园子。

“外婆,外婆,奶奶。”一众兄弟姐妹提着从牛车上拿下的行李跟外婆打招呼。大舅赶着牛去了村里的牛棚。

“哎!哎~快进屋!就等你们吃饭了”外婆边往里走边招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