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今。

朱由检的手里粮食、银子、人才那是样样不缺,所以对研发事业特别关注,但凡徐光启张嘴,他就没有不答应的时候。

京郊。

一片空地上。

数千名民夫被召集了起来,有人挖土,有人推车,有人运木头,有人和稀泥,干的热火朝天的。

李老汉也在其中,还当了个领队,专门负责他那一庄子上的人,抽了口旱烟,他大声吆喝道:“大家伙加把劲,上头亲口许诺,工期完成的越早,大家能赚到的钱越多,这次给的可是现银,谁都别偷懒,若是拖累了同村的人可别怪我老李头不讲情面。”

“得嘞,您老就瞧好吧,咱们庄子上的人最是勤奋了,保证第一个完成任务。”

“哈哈,孔二狗,看你那猴急样儿,怕是想赶紧完工回家抱媳妇吧?”

孔二狗被调笑后也不恼,得意的道:“那是,这玩意你们羡慕不来,哈哈哈。”

这家伙新婚燕尔,那股子新鲜劲还没过呢,天天晚上总得折腾到半夜才睡觉,因此两个眼眶跟大熊猫一样,黑乎乎的。

纵然很困,但孔二狗的精力仿佛用不完一样,那叫一个玩命啊!

要问为什么?

时代变了。

以前家家都有徭役,给朝廷干活不但要自己带干粮,连毛线都捞不到。

现在可不一样了,皇帝老子仁慈,给朝廷干活不但有饭吃,还有工钱拿,干好了还有赏钱,这放在以前,是人们根本不敢想象的。

没人偷懒。

没人耍滑。

因为徐光启说了,以后朝廷的活计多着呢,谁要是敢磨洋工,以后那个庄子上的人工部都不聘用,这可掐住了大家伙的命脉,所以大家谁都不敢偷懒,还自觉的监视着周围的同乡,生怕他们一不小心就牵连到了自己。

毕竟。

眼看再有两个月就过年了,谁不想赚点钱,过年的时候扯二尺布给老婆孩子做身衣裳,再吃顿囫囵个肉馅的大饺子?

“大人好。”

“大人威武。”

一群人从远处走来,为首的正是徐光启,在场的工人多数都认识他,纷纷上前打招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徐光启挥手致意,对众人说道:“大家伙辛苦了,午饭已经准备好了,先歇歇,吃完饭接着干。”

“哇哦。”

“好耶。”

众人欢呼雀跃,将手里的家伙事放好后,按顺序朝伙房走去。

说来也怪。

一群泥腿子竟然懂得谦让、排队,老人、孩子优先享有吃饭的权利,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当然。

这一切还得归咎徐光启的功劳,他立下了很多规矩,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反正。

伙房不限量,能吃多少打多少,剩下的大家还能拿回家去,因此,几乎每个人都只吃八分饱,寻思着能剩下一些出来,晚上的时候带回家去,又能省一顿饭。

没人能算计过华夏的百姓们,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是任何国家的人民都比拟不了的。

看了一眼工地,徐光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身后的赵士祯说道:“老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这火器司的驻地在入冬前就能投入使用了,炉子那边弄得怎么样了?”

赵士祯是个火器专家,如今任工部主事,是徐光启的左右手,他沉思片刻后回答道:“红砖的硬度已经达到了,正在批量烧制。我们做了一个缩小版的火炉,结实倒是很结实,但温度总上不去,唉…我正为此事发愁呢。”

“走,去看看。”徐光启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听了后立刻朝炼钢炉的方向走去。

钢厂。

几十名大匠围在一处火炉跟前,垂头丧气的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大人。”

见徐光启一行人到来,他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

“无需多礼。”徐光启摆了摆手,直截了当的问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赵士祯从桌子上拿了一个铁块递给徐光启,苦笑道:“大人您看,我们试验了好多次,炼出来的材料要么太软、要么太脆,硬度始终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经过研究后发现,之所以是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每到紧要关头的时候,炉子里的核心温度总是上不去,这正是我们屡屡失败的原因。”

说着。

他指了指旁边堆积如山的残次品,脸上满是无奈的表情。

徐光启轻轻一掰,手里的铁块就裂成了好几块,他不由惊呼:“这…这怎么这么脆?”

赵士祯苦笑:“淬火后就成这个样子了,只要突破了温度这个难关,想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是不是矿石的问题?”

“不是,我们试了好几个地方的矿石,都是一样的结果。”

“用咱们研发的蜂窝煤也没效果吗?”

“有一丁点效果,但并不明显,能用的方法我们几乎都试了一遍,愁死我了。”

其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钢铁的雏形就出现在华夏了。

人们将铁矿石敲碎,熔炼后得到铁坯,将铁坯反复加热、锻打、称重,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不减重量了,那钢材也算是做好了。

不过。

这种方法自己做着玩还行,若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看,那就实在得不偿失了,总不能全国人民啥也不干,全跑去抡大锤吧?

徐光启看着众人,鼓励道:“都别气馁,事在人为,通知下去,谁若是攻克了这个难关,本官赏白银一百两。”

“额…”

钱是好钱。

可想拿到这笔钱谈何容易?数十名经验老到的大匠冥思苦想都没有解决办法,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正苦逼的时候。

一个小孩从外面跑了进来,他的手里捧着个泥胎做的玩具,乐颠颠的边跑边喊:“爷爷,爷爷,你快看,我做了个新玩具。”

“闭嘴。”人群中走出一个老人,他害怕徐光启怪罪,赶忙解释道:“大人勿怪,小人…小人的儿子死在了战场上,儿媳妇想不开也去了,这孩子是家中的独苗,放在家里小人不放心,就给他带到工地来了,请您放心,明天小人就将他送到亲戚家去,绝不给大家添麻烦。”

“无碍。”徐光启看着跑过来的孩子,眼中满是笑意,说道:“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以后肯定比咱们这些老头子强,你看…哎?”

忽然。

徐光启上前一把抢过孩子手里的泥胎,惊喜的道:“老赵,你快看!这…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