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农部下辖。

农垦司,保障全国土地数量的同时引导百姓开荒种地。

林业司,勘察各省地形,指导百姓种植符合气候的各类树种。

牧业司,引导百姓全国范围内养殖牛、羊、马、驴、鸡、鸭、鹅等牲畜家禽。

副业司,指农民除了种植作物以外的其它生产事业,如捕猎和采集野生动植物、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其它经营项目。

渔业司,古代粮食产值有限,无论是海洋还是湖泊之中的鱼获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朱由检不想浪费它,因此宝船厂除了建造战舰之外还弄了不少超大号的渔船,由渔业司直接管辖,百姓、渔民可向朝廷租赁或购买渔船到近海捕捞鱼获,无论是卖给百姓还是朝廷,都是有利可图的。

至于数量完全不用担心。

大明养甲士百万,人吃马嚼的,除了草根、树皮、观音土和大家贪墨的物资以外,每年吃掉的粮食仍然是个恐怖的数字,按照当时的生产力,吃不饱是常有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朱由检将目光看向了深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船装不下…咳咳。

鲸鱼。

虽然是哺乳动物,但作者认为,是鱼就归人吃。

这种大家伙浑身是宝,鱼肉能吃,吃不完的可以晒干、打碎做成喂家畜的饲料。身上的脂肪可以提炼鲸油,是非常好的润滑剂和燃料。鲸鱼皮防水、保暖,可以硝制后做成皮甲、皮衣,防御力爆表。鲸须韧性十足,是很好的天然弓弦。

总之。

一条鲸鱼就能给百姓、朝廷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虽然操作有风险,但值了。

财部下辖。

漕运司,直管地方漕运局,漕运局自负盈亏,无论是自营还是承包,每年只需按时、足量将约定的数额上缴国库即可。

邮政司,先前的驿站改制来的,现在的邮政司直管地方邮政局,地方邮政局帮助商人承运货物、为百姓寄送书信的工作,物美价廉,但速度得不到保证。着急?那没关系,朝廷签发了六张特许经营的牌照,谁有钱谁就可以买走,按年收费,每年无论盈亏必须向国库缴纳约定好的租金,否则立刻收回牌照,抄家灭族。

同等价位之下,大家就只能拼速度,拼服务。给百姓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又增加了朝廷和地方的收入,战时立刻可以转变为运输线,一举多得。

数次抄家。

朱由检手里多了数千个商铺,这些商铺如同大树的枝丫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利用起来可就太浪费了。

因此。

供销管理司应运而生,直管地方供销局,供销局可自营或者将经营权承包出去,目的和任务只有一个,在人多的地方开店,店里售卖柴米油盐酱醋茶、针头线脑痒痒挠,凡是老百姓日常用到的东西供销社必须敞开了供应,价钱上必须物美价廉,每三个月由供销管理司进行询价调查,统一涨价或者降价,凡是私自溢价者一旦被举报并查实,轻则抄家重则灭族。地方供销体系因为利薄,国库每年会根据情况给予经营者一些补贴。并且按省份签发营业牌照,换句话说就是区域代理权,代理商中标后,每年要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牌照租金,后面的事儿,管你三包,四包,五包…十八包,只要不违法,那地方供销局就不会插手。

并且。

朱由检将户部的监察权利重整,成立审计部,审计部设尚书一人,首任尚书由都察院左都御史房壮丽担任。

审计部负责监察朝廷重大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

对各部的财务支出进行审计。

对朝廷主导运营的商业分支进行财务收支审计。

对朝廷划拨出去的建设资金审计。

同时。

朱由检收回了户部的支出大权,成立了以户部尚书、财部尚书、审计部尚书为主要成员的联审小组,凡国库财物支出,必须得到两位及以上尚书签字,皇帝批准后才可生效,以此来尽量规避收支一体、沆瀣一气的情况。

如此。

朱由检在腊月二十日那天,将毕自严、候询、房壮丽叫进了乾清宫,商量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出来时,三位尚书嘴都咧到脚后跟了,憋不住,根本憋不住。

转天。

一天小道消息在人群中传开了,

皇帝今年“赚”了不少钱,大发慈悲,准备成立一笔专项资金,名为养廉银,根据官员的表现给予奖励,每岁按时发放,以弥补大明官员俸禄低下的情况。

说到俸禄的问题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老朱这个人不错,为啥这么说呢?他出身基层,当上皇帝后不敢忘本,对百姓那叫一个好呀。

为了防止“狗官们”鱼肉百姓,老朱特意命人做了大郜,凡各地州府百姓若有冤屈,可头顶大郜,由各地州府出资送百姓进京告御状,谁敢阻拦?那直接一纸九族消消乐卡送上,百姓们老感激洪武老皇爷了,都说他是朱青天。

老朱喜欢这个称呼,在位几十年时间里不知道处理了多少为祸一方的官员,数次减免百姓税赋,其爱民程度,以仁宗为庙号不为过吧?

反观他对朝中官员的态度,好家伙,那叫一个抠啊!他觉得,要不是咱,这些遭瘟的书生备不住还在羊圈里撅着腚喂羊咧。咱拯救了他们,他们就应该感恩戴德的为大明工作,帮着朕好好为天下百姓做点好事儿,实事儿!别谈钱,谈钱咱心疼。

确实。

老朱在位期间明朝没出过巨贪,因为贪污一百两就要被处以剥皮实草的酷刑,谁不害怕啊?

朱由检可能遗传了老朱的部分基因,把钱看的老重了,动了他的钱跟剁他命根子一样。

京官有一句话。

京城居大不易。

首都。

东西贵。

房子贵。

花销多。

那丁点微薄的俸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只能将妻儿放在老家,自己在京城苟延残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当官的混到如此境地,怎会好好当差呢?那可能人过留声,雁过拔毛,贪点是点,如此一来,那百姓们的日子要是好过就怪了。

朱由检很清楚,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举动要不得,他不是朱元璋,没有杀尽天下贪官的气魄,更改祖制吧…要背负不孝的骂名,朱由检很难,思前想后,他和几个尚书商量出了一套全新的官员考核方案。

从前。

官当的好坏都看吏部每年秋察的结果,若是有人私下送了钱,负责秋察的官员歪歪嘴,红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灰的。

经过调整后。

秋察仍由吏部执行,审计部介入监管,经过政绩、经济、人口、治安等多项综合审定合格后,该升迁升迁,该论罪论罪。

有功者。

在奉银基础上,朝廷会根据官员的表现给予其现金奖励,金额相当于官员全年工资的三分之一,这绝对是笔可观的意外之财。

无功者。

古往今来,总有些人喜欢躺平,没关系,第一年无政绩者内部警告一次,当年奖金扣除。第二年若依旧如此,吏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收回该官员的全部殊荣,并追回历年所发的俸禄,永不叙用。

有罪者。

处理这种人皇帝一直是零容忍的,现在有了养廉银,谁再贪污那就是脱离了生活,为了贪污而贪污了。抓到了直接剥皮煊草,抄家流放就行了。

总之。

天启七年在悲伤、痛苦和忙碌中度过,朱由检挺起腰板,目光远眺,就见王承恩站在乾清宫门前的空地上,指挥着手下的宫女、太监左边挂个宫灯,右边放个彩带,忙的不亦乐乎。

“大明啊…这个前世让朕意难平的存在。未来,他将会在朕的带领下,越来越好,傲立于世界之林,会的,一定会的。”朱由检眉头舒展,看着外面欣欣向荣的一切,抿着嘴笑了。

坤宁宫。

一大早。

枝头的喜鹊叽叽喳喳的叫着,任凭王大力怎么赶,它们就是不走,一直围绕着坤宁宫飞来飞去。

“遭瘟的玩意儿,那个谁,去给咱家…”王大力瘪了瘪嘴,叫住了爬上树枝的小太监,说道:“算了,都是一群可怜的,去拿着米来撒在这吧。”

忽然。

一个宫女从殿内跑了出来。

“王总管,不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