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玄默念藏好《词文经史解注》后,站起身来,身体犹如一棵松树般挺拔。

他伸了个懒腰,浑身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仿佛在向他宣告着新的力量。

整理了一下衣袍,他准备离开房间。

李玄走到房门前,一手搭在门把上,轻轻一推,房门应声而开。

接着,命令外面的侍卫:“替本将打扫整理房间,有破损之物,全换掉!”

李玄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诺!”

侍卫们齐声应道。

虽然他们心中有疑问,但面对李玄那强大的气场,他们不敢多问。

李玄从怀中拿出一些碎银,递给侍卫们:“这里有些银子,拿去换掉损坏的物品!”

他的举动让侍卫们愣住了,他们不敢伸手去接。

见侍卫们没有反应,李玄语气一沉,命令道:“让你们拿着便拿着!”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上位者的霸气,让人不敢违抗。

终于,有一个侍卫小心翼翼地接过碎银。

“物品是本将损坏的,理应由本将赔付!”李玄补充道。

这句话让侍卫们心头一暖,他们点头表示理解,对李玄的尊敬又增加了几分。

在他们看来,这位大将军不仅实力强大,而且为人正直,是一个值得跟随的好主子。

在侍卫们打扫房间之时,李玄出去巡查城中各处军营。

……

李二率领的大军到达了新安城,与李玄等将士会师。

当李二宣布榜文安抚民众的时候,斥候匆忙赶来,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战报。

位于函谷关的敌军,没有经历战斗就主动选择了投降。

这有点出乎李二和李玄等人的意料之外。

在他们还未完全消化这个消息,怀疑这其中是否存在诈降的可能时,新归顺大唐的张公瑾站出来向李二禀报:

“秦王,函谷关守将过去是末将的部下,日前末将修书一封给他,劝他归顺大唐,并详细向他阐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此番主动投降,应该是意识到了继续为王世充卖命只有死路一条,归顺大唐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原来是张将军的功劳!”李二听后露出笑容,赞叹道,“张将军刚刚归顺我大唐,就立下如此大功,我一定向陛下详细奏明你的功劳!”

“谢秦王!”张公瑾拱手感谢。

“这样吧,此事由你促成,便由你带兵前去函谷关接受对方投降!”李二收起笑容,严肃道。

张公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他愣了一下,感到不可思议。

这个命令,对他来说太过重要,也太过意外。

他再次确认道:“秦王,您真的让末将去函谷关接受他们的投降吗?”

李二点点头,神态坚定:“是的,张将军。

这是你促成的,本王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

你带领五百兵马,也带着我们的诚意前去,告诉函谷关的守将,我们大唐宽宏大量,愿意接纳他们。

同时,也要提高警惕,确保这其中没有诈降的阴谋。”

张公瑾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真诚道:“末将明白了,秦王。

末将一定不辜负秦王的期望,安全接收函谷关!”

“很好。你即刻出发,不要有任何延误。”李二命令道。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张公瑾应诺一声,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他明白,这是他的机会,也是他的挑战。

他必须确保这一切顺利进行,不能出任何差错。

张公瑾离开后,议事厅中剩下的将领全是自己人。

这时,长孙无忌就向李二表达了他的疑虑:“秦王,张公瑾归顺大唐不久,命他前去函谷关接受敌军归降,万一他趁机跑回洛阳去呢?

即使他不跑回洛阳,万一他与之前的余剑华那样,联合函谷关守将诈降呢?”

“没错!”旁边的人立刻表示支持长孙无忌的看法。

“以本将对张公瑾的观察,此人与之前的余剑华并不相同。”接话的是李玄,“本将入城后,也打听过张公瑾的背景和为人,知道此人一直对王世充颇有微词,并且理念与王世充等人不同。”

“秦王,依本将认为,张公瑾不会轻易再帮王世充。”李玄转而对李二道。

“义弟所言极是!”

李二听后表示赞同李玄的看法。

“张公瑾虽然归顺大唐的时间不长,但本王观其言行,可见其诚意。”

李二继续说道。

“他若是想回洛阳,或是与敌军串通,又何必主动向我军提供函谷关守将的情况,促成其归顺呢?这对他并无好处。

再说,我军也有斥候在暗中观察,量他也不敢有所动作。”

长孙无忌听了李玄的分析,皱起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但他仍然有些不放心:“即便如此,我们仍需小心为上。

属下建议派遣多一些兵力跟随张公瑾前去函谷关,名义上是协助接收,实际上也是监视。”

“无忌所言有一定道理。”李二点头微笑道,“但是,我认为既然决定任命张公瑾前往函谷关收编降兵,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尊重,也是对他归顺大唐的认可。”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不妨告诉你们,其实,本王派遣张公瑾前往函谷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趁此机会,考验他是否真心归顺大唐。

因此,不需要专门派人去监视他。

若他有背叛之心,派人监视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反正在场的都是自己人,李二也就不藏着掖着。

听到这,长孙无忌才明白李二的真正意图。

原来,李二不仅是为了收编降兵,更是通过这个任务来观察和考验张公瑾的忠诚。

对于李二如此高明的策略,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和理解。

然而,李玄却心里暗笑。

他看得出来,李二之所以让张公瑾前去函谷关收编归降的敌军,还有另一个更为巧妙的原因。

那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李二可以进一步收买人心。

张公瑾因为李二如此信任他,必定会深感荣幸,对李二更加忠心耿耿。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张公瑾的忠诚度,也向其他归顺的将领展示了李二的宽宏大量和信任。

这一举措可谓是一箭双雕,既稳固了张公瑾的心,又树立了李二礼贤下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