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嫔立在景阳宫的宫门口,喘了半天的粗气,最后口中吐出一句:“呸,神气什么!当我真心想要攀上景阳宫的高枝儿不成?”

后宫里哪有什么秘密?这事儿,很快就传进了各宫的耳朵里。

陆昭霖听完之后叹了口气:“阿荧这性子,让朕说什么好。旁人都是爱锦上添花的,只她一个会雪中送炭,偏不爱以此居功,反而容易落埋怨。”

话这样说,他心里却放下了心。

如今看来,阿荧之前照拂冷宫里的清嫔,当真只是出于善心,并非想要拉帮结派。

咸福宫里,贵妃也听说了此事。

纤月说完这事后,话语里颇有几分幸灾乐祸:“您对清嫔也多有照拂,她口中说着感激的话,转头就去景阳宫里腆着脸讨好。这不,人家不稀罕吧?”

贵妃倒是不动声色,唇边还带了浅笑:“宸妃这是吃一堑长一智呢。她呀,是害怕这清嫔会成为第二个宁贵嫔。”

英国公夫人坐在她旁边儿,温声道:“左右都跟娘娘没有关系,娘娘只管安心把小皇子生下来就好。”

贵妃拉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娘放心,我都省得的。”

话音才落下,就有小太监进门传话:“娘娘,清嫔娘娘求见。”

贵妃勾了勾唇:“请进来吧。”

眨眼就到了三月中,贵妃平安产下一子。

三日后,宫中为新诞生的九皇子举行了洗三礼。洗三礼按照贵妃的规格举办,看样子,陆昭霖并不打算为着贵妃生子的功劳,进一进她的位份。

这样的认知,让宫中不少人都在心里松了口气。

贵妃若是再进一步,那可就是皇贵妃了。皇贵妃离后位,可就只有一步之遥。

对此,贵妃本人也不觉得意外。

只是,到底是诞育皇子的功劳,若是什么奖赏都没有,也说不过去。

甘泉宫里,皇后正在跟陆昭霖讨论这事。

“依臣妾看,不如给贵妃妹妹加一个封号,也算是无形中升了半品?”

陆昭霖并未立刻应下,沉思半晌后,缓缓摇了摇头,道:“给福宁加两千户食邑吧。”

这话,倒是让皇后有些惊讶。

她皱着眉问:“那贵妃那儿?”

陆昭霖抬眸看了她一眼:“奖赏落在福宁身上,和落在贵妃自己身上都是一样的。”

皇后按耐住心里如野草般放肆生长的不悦和不甘,低眉敛目地应了下来。

等回了凤仪宫之后,书文端着茶盏迎上来。

皇后接过茶盏,却并未入口,而是劈手砸到了地上。

这般盛怒,让书文和殿内伺候的宫人们纷纷都跪倒在地上,低着头道:“娘娘息怒。”

画屏将殿里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然后扶着皇后上座。

皇后死死抓着她的手,半晌才说出一句:“本宫的永宁,到死都不曾加过食邑。”

大晋宫规,公主在出嫁之前,只有封号不加食邑。公主出嫁的时候,会根据公主母妃的品阶加食邑。

嫡公主一般食邑五千户,其他公主则是两千户到三千户不等。

永宁公主死的时候,也才十三岁,不曾出嫁,自然不曾加过食邑。

皇后恨得咬牙切齿:“不过一个两岁小儿,就已经有了两千户的食邑!也不知她有没有那个命,能撑起这天大的福气!”

她的指甲深深陷入了画屏的肉里,画屏忍着手上的疼痛,语气平缓的开口:“娘娘息怒,依奴婢看,这并不是贵妃和福宁公主的福气。相反,此事只能说明,陛下对贵妃的情谊已经大不如前。”

话音落下,皇后的眼神当即落在她身上:“你说说看。”

画屏顶着皇后带了杀意的目光,心里知道,若是她后头说出来的话不能让皇后满意。皇后盛怒之下,定然会让她吃些苦头。

好在,她方才并非胡言乱语,而是的确如此做想。

就听她道:“娘娘可曾想过,陛下为何不给贵妃娘娘加封号?”

“为何?”

画屏道:“未加封号前,贵妃和宸妃同为正一品妃位之首。可若是贵妃加了封号,就隐隐压了宸妃半品。为了不让贵妃压在宸妃的头顶,陛下宁可额外开恩,提前给福宁公主封邑,都不愿意给贵妃这个封号。”

这话一出,皇后的眼神就是一变。

须臾之后,也不知她是哭还是笑地轻轻“呵”了一声:“陛下对宸妃,倒当真是用了心了。”

然后,她冷下了脸:“这用心,可得让贵妃也好好知晓才是。”

当天晚上,这话就传得满后宫都是。

纤云在贵妃床边回话的时候,头恨不得低到床底下去。

贵妃听完她的话,沉默着不发一言。

她的母亲、英国公夫人韩蒋氏握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道:“这等无凭无据的臆测,娘娘不必放在心上。福宁公主才两岁呢,就有了两千户食邑,这是何等的尊荣?要我说,传这话的人,是妒火熏心,嫉妒咱们福宁公主。又心存恶意,等着看您和宸妃斗作一团呢。”

贵妃看向韩蒋氏,语气不急不缓:“娘放心吧,我没事儿。总归,这食邑落到福宁身上,是实打实的好处。”

看她面儿上的确不见愠色,韩蒋氏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娘娘脑子清醒,就是最大的福气。”

贵妃自嘲地一笑:“便是再傻的人,傻了将近十年,也该清醒过来了。”

······

这之后,京内接连下了几日的细雨。

好不容易雨停了下来,江诗荧趁着天气晴好,带了人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两人就着平安的话题说了半晌,就听太后忽然叹了口气。

江诗荧问:“太后娘娘这是怎么了?”

太后道:“哀家这是发愁呢?”

江诗荧道:“哦?太后娘娘为何发愁?可否告诉阿荧,阿荧也好帮着您出个主意?”

太后道:“还不是潇儿的事。”

江诗荧心里已经暗暗有了些猜想,面儿上却只做懵懂:“潇儿怎么了?”

太后道:“潇儿在这寿康宫里,已经住了将近一个月,如此下去,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且不说太后年纪大了,不管是身子骨还是精力,都大不如前。含饴弄孙固然好,时间长了却觉得精力不济。

便是出于别的考量,太后宫中,也实在不适合抚养皇子。

本就是亲祖孙,天长日久下去,难免就会偏心几分。小事上倒也无妨,但是天家内院,哪儿有真正的小事呢?

这几日里,太后心里就一直在想,该把五皇子养在哪一处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