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卯时末上朝,巳时退朝。

这是景朝的朝会时间,相对于前明来说,舒服了许多。

尽管辛劳了一晚上,但是贾瑜还是一大早的准时醒来,准备继续进行晨练。

秦可卿在身侧熟睡,娇俏如玉的脸庞上带有点滴昨夜的泪痕,鼻息呼吸轻柔,好似一只黏人的猫咪。

将她环在身上的臂膀轻轻挪开,贾瑜穿衣下床,来到了庭院里雷打不动的锤炼身体。

今天是他受封之后的第一次群臣朝会,所以贾瑜只略略练了小半个时辰,便准备洗漱吃饭上朝。

瑞珠宝珠两个丫鬟自然是早早醒来,已经备好了热水和各类洗漱工具在一旁。

贾瑜奇怪道:“你们两个昨夜没睡好?眼圈这么黑?”

两婢女对视了眼尴尬一笑,心道:昨夜声音那般大,又不是聋子如何能睡得着?

宝珠默默服侍贾瑜梳洗后,又从食盒内取出早餐。

瑞珠站在一旁轻声道:“爷,这里没有朝会的官服,奴婢先去叫紫鹃姐姐过来。”

贾瑜点点头:“恩,去吧。”

他也确实更习惯紫鹃的服侍。

更何况今日第一次上朝,说不准贾瑜还要和御史打嘴炮,形象收拾的好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三品将军的朝服绣着豹子的图案,贾瑜这一件是夏太监特意吩咐新做出来的一件,不是什么之前压箱底的旧货。

此刻穿在身上后,贾瑜看起来倒是大异于往日的少年俊秀模样,多了凌厉与霸气。

走动之间,衣袍上的豹子也有几分活灵活现的感觉。

紫鹃站在身后眉带仰慕,称赞道:“大爷穿上这身朝服,倒是和往日穿的士子服气度截然不同呢。”

春睡迟迟方才醒来的秦可卿也感叹道:“夫君真乃雄伟大丈夫。”

在场的几个都是二人的贴身丫鬟,她也不多掩饰什么,口中直称夫君。

贾瑜也很满意,当然他看重的不是肤浅的颜值高低,而是这份官服背后象征的权利。

入朝,就意味着做事无需像之前一样碍手碍脚,勉强从一个小卒变成了高级棋子。

当然,从此以后贾瑜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要多上许多。

他摆摆手:“不用这么夸我,雄伟与否,可卿昨夜还不明白?”

这一句话杀伤力太大,直接沉默了秦可卿主仆三人,就算是昨夜没在身旁伺候的紫鹃也脸色羞红。

秦可卿更是回忆起昨晚的欢愉,嘤咛一声躲回了里屋去。

贾瑜哈哈一笑:“好了,玩笑话也说过了,该上朝了。”

他和几个丫鬟挥了挥手道别,踏过门槛,迎着初升的朝阳踏上备好的马车,直奔宫闱而去。

#

#

金水桥边,个别起的早的官员已经到了,正各自抱团低声交谈等待着朝会开启。

突然一声清朗笑声传来,场内的众臣循声望去,发笑之人正是那新进御史红人顾炎。

顾炎手持笏板,似在和身侧另一名御史杜兴交谈。

此刻眼见到群臣望来,也毫不怯场继续大声道:“顾某性格向来如此,杜君不要在劝我了。贾瑜此人,未立寸功如何配得上伏波封号?”

群臣顿时了然,原来又是为了这事起了争执。

在场的众人,除了个别几个年轻的,其他哪个不是人精?

关于贾瑜封号伏波一事,除了个别古板的老臣,文官这边的阻力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大多数官员都觉得:皇帝想封那就封呗,这又不是什么敏感的封号。伏波将军再牛,还有天策将军厉害?

因此,大多数人其实也对顾炎的心思心知肚明,无外乎就是想借着初上位好欺负来博博自己身上的清誉,同时挫一下贾瑜的锐气。

毕竟顾炎把贾家得罪的狠了,压一下贾府的气势免得日后报复也是理所当然。

反倒是武勋中对伏波二字,不乐意的居多。

听到顾炎这类似宣战宣言一般的话语,众人议论纷纷之余,不免对一会的朝堂对峙生出几分期待之感。

武勋队列里,牛继宗和柳芳两个,他们是武勋之中为数不多支持贾瑜的势力。

牛继宗瞪着双大眼,和柳芳商量道:“你说,那贾小子今天会不会认怂当乌龟?”

柳芳捏着下巴沉吟回道:“我观此子在江南所作所为,也不像是个窝囊的,怕是不能。”

牛继宗点头深以为然,担忧道:“我也不担心他认怂,就怕这小子撑不住朝堂上的威严,一激动不过脑子说出什么错话来。”

柳芳顿时笑道:“牛大哥怎地这般关心起来?平日里可不见牛兄对朝堂这么上心。”

听着这话,牛继宗这黑塔般的汉子也挤眉弄眼起来了,脸上表情活灵活现。

好像在说着:你别装,咱俩谁还不明白谁了?

柳芳被他这滑稽模样逗乐了,笑了好一阵方才低声郑重道:“希望这小子能顶住,错过眼下这个探路的机会,咱们以后可就难了。”

#

#

金水桥这边说的热闹,贾瑜这边也会合了贾政,一同到了紫禁城门。

之所以不和老师王怀川一起过来,主要是因为王怀川朝堂上的官位太高。

贸然和贾瑜一起,哪怕二者是师徒关系,也容易惹人非议,被引申出各种含义。

贾政下了马车,和贾瑜同行,言语之中多带欣慰。

天知道,他这么些年来一个人形单影只的上朝有多痛苦?

偌大贾府,上朝的就他一个,偏偏自己站的还是文官的队列,和府里众多老亲只能远远对望,有什么话全靠眼神交流,这种情况下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看着贾瑜修长身影,贾政期许道:“瑜哥儿,你可还要科举?”

生怕贾瑜误会什么,他连忙跟着解释道:“咱们家这情况你也知道,你要是有意上位,老太太也同意帮你运作个官职出来。你要是不乐意,想着继续科举,我也绝无二话。”

需要注意的是,贾瑜现在身上的三品将军爵位不是实职,更多的只是一种身份象征。

如果没有意外,这次上朝之后贾瑜以后一直不来都没问题。

大可以像贾赦一样,闭府和妻女玩乐,直到人生之终末。

贾政说的这些,也确实是他的心里话,作为一个谦谦君子,先不说他才学如何。

贾政是真心想让贾瑜走科举这条堂皇大道,将其视为贾家的文华种子,但贾府如今面临的困境也是实打实的。

东府成为笑柄,西府无人可用,明眼人都知道意识江河日下之势。

贾瑜眸光一闪,这个问题无需考虑,从金陵回来时候他就已有了决定。

他呼吸了口气,演技大发,装的几乎和真的一样,坚定道:

“二老爷,实不相瞒,科举一直是我心心念念所追求的。但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如今家族有难,我承了宁国爵位自然要有所作为。”

贾政目光欣慰,又带着一点惋惜,此刻感动道:“瑜哥儿,这真是苦了你了...”

贾瑜大飙演技,目光中带着乞求和希望,低声道:“只是二老爷,我若是做了官,真就不能科举了?”

贾政苦笑连连,讷讷道:“唐宋之时尚有此例,及至前明已是少中又少了。”

即使是唐朝时候,也都是品级较低的小官才去科举。

贾瑜叹息道:“我只想着考到举人,圆一圆梦罢了,也不指望着靠着这个做官。”

他为何一直执着科举?哪怕如今承爵三品,也是心心念念?

无外乎为的就是读书人这个名头罢了。

景朝如今虽边关不平,但若是用风雨飘摇形容还是过了些,整体环境算是稳中带烂。

在这种情况下,拥兵自立是一种极其可笑的想法,因为朝廷对于天下的掌控权还没有糜烂到底,徒劳造反只会师出无名,成为人人喊打的反贼。

贾瑜志在天下,那就必须先有一处封疆之地。

这可以是倭寇肆虐后的江南,也可以是女真生乱的东三省。但无论哪里,想要成为军政一体的封疆大吏,就必须有点功名在身,不然不会得到朝臣的认同。

君不见,清朝的各大总督,除了那极特殊的几位,哪个没有科举功名在身?

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在平乱之后光明正大接手政务,扶植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