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此同时,贾府西府荣庆堂里。

王夫人和元春二人正坐在贾母下首处,陪着老太太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见周围没了平常那些其他碍眼的家伙,都是放心可靠的‘自己人’,王夫人说话的时候胆子也大了起来。

她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转身轻轻唤了一声:“老祖宗.....”

贾母眉眼半睁,斜晲的看着她道:“什么事?”

还没等王夫人说话,贾母继续叹气说道:“若是为了宝玉的事,你就不必说了。”

王夫人脸色立马一灰。

虽然知道如今贾瑜势大,宝玉的地位远远不如往昔,但贾母口中说出如此‘无情’的话还是让她的内心一片冰凉。

要知道,宝玉他也是你的亲孙子啊!

在元春不断的眼色示意中,王夫人强行咽下了这口怨气。

拈着串珠强笑道:“老太太,宝玉的事情我也想开了,能去江南那边读书也挺好,再说金陵也养人不是,不像咱们京城一年到头这天寒地冻的.....”

贾母叹息一声道:“你能想明白了就行!瑜哥儿他是族长,再怎么也不会害了咱们!宝玉这些年确实荒唐了些,要是能收收心怎么说都是件好事。”

说着,她目露深意的看着对方:“难不成就让他这么过一辈子?”

一口牙都要咬碎,王夫人心中低语道:若是元春还在宫里.....若是东府那边的承爵人是琏儿....

但想归想,她在面上还是不得不继续附和道:“老祖宗说的对,是这么个理儿.....”

还是元春知母莫若女,知道自己娘心里不爽,连忙中断了这个尴尬的话题在一旁问道:“娘,你刚才要说什么事来着?”

王夫人呼了一口气,看着元春笑询道:“我是寻思着你现在也从宫里出来了,如今岁数也不小了,要不咱们相看个人家?”

没注意到元春骤然沉凝下来的表情,王夫人扭头看向贾母说道:“老祖宗,咱们家大丫头比起别人家的姑娘也不差着什么,之前是碍着在宫里当差我也不好安排。现在出宫了我看这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

元春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年龄比起贾瑜还大上几岁。

说实话,和她同龄的姑娘中,已经有不少孩子都学会走路跑步了.....

一听到是这事,贾母喃喃道:“嗯,也是该相看着了.....”

她一双老眼落在元春身上,只见少女身姿丰韵气态娴静,虽然没有成亲但那一股贤妻良母的气质已经跃然于眼前。

又想起元春在宫里为自己家苦熬的这么多年青春,贾母顿时心疼的要落下泪来。

她殷切的看着孙女,口中坚决道:“那你可得选个好人家,不然老太太我绝不应。”

而元春心中早已经是一片兵荒马乱,现在又哪里是一句心乱如麻能概括的?

她默默坐在座位上。

心里一会想起了二人初见时,贾瑜就敢跪在皇帝面前朗声请求:求陛下放大姐姐还家!

又念起了在房间里、马车中二人独处之间时的淡淡暧昧与旖旎;

神思一个恍惚,又听到了母亲口中的大丫头岁数也不小了.....

岁数不小了.....

贝齿轻咬红唇,饶是以她波澜不惊沉稳细心的性子,此时也难以说出半个字来。

王夫人沾沾自喜道:“这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怎么能不疼?”

她看着贾母热切的说道:“我前几天就和嫂子那边说了,让她帮着看看人家,咱们的元春论相貌论性格那都是个顶个的好,要我说这最低也得嫁个将军!”

其实这还是往低了说的,王夫人内心的预期底线是王爷.....

开国勋贵里的四大郡王说来勉强算是可以,当然如果能嫁给哪个皇室亲王殿下那更是大大的好!

毕竟她家大姑娘当初可是差点封了妃的,如今若是连个王妃都没有,那岂不是亏大了?

贾母思虑片刻觉得没什么问题,拐杖敲了敲地道:“嗯,这话倒也没错,回头我让咱们府上的那些老亲喊来,让她们也帮着看看。”

这话一出,王夫人顿时眉开眼笑!

说了半天,等的就是这个!

贾母地位崇高,她一发话来的都是各个王府里的老太妃。

等到时候,自己只需要稍微坐在旁边一发力稍微说几句.....那四家郡王不都有机会了?

站在贾母身后的鸳鸯却感觉有些不对劲,怎么这婆媳两个说的这么热闹,然而事情的正主却坐在旁边一言不发的?

她原以为是大姑娘面皮薄不好意思,可抬眼仔细这么一看,只见元春正垂眸盯着地毯,上面有什么宝贝一样....

梨蕊般娇嫩的脸上神色婉转,仔细一看似乎又带着一抹淡淡的忧愁.....

这是怎么回事?!

#

#

御花园中,宣文帝又为贾瑜加恩了一遍。

待看到贾瑜脸上流露出一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神态后,他方才欣然一笑十分满意。

亲手将单膝跪下的贾瑜从地上扶起,皇帝温声道:“景岳之能朕一向看在眼中,如今朕委以天子符节,还望卿多加勤勉。此行治漕,但有功劳朕绝不吝之!”

贾瑜抬头拱手,目露精芒沉声道:“臣,敢不为陛下效死力耶!”

皇帝哈哈大笑。

最开始启用贾瑜,是想借贾府在军队中的势力,将其化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刃,直插京营!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贾瑜越发出色的表现反倒让宣文帝有些爱不释手起来。

比起朝中一众庸庸碌碌推三阻四的官员们,贾瑜这种雷厉风行、有事就上的性格实在太为瞩目!

而且每次在出色的完成自己安排的任务之余,对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总是格外的契合,不论是先前的平寇剿匪,还是刚才的对虏方针,二人之间都是意外的合拍。

这种情况下,几乎让他有了一种伯牙遇见子期的感觉!

古人说得好:正所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啊!

想到这里,宣文帝的目光越发温和。

他拍着贾瑜肩膀好似邻家长者般和善道:“今日就先在宫里用午膳!朕让梓潼去准备她最拿手的清蒸鲈鱼和燕窝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