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秦时颂乔松 > 第112章 台宫前宾客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乔松上下打量了一眼刘季。

而朱家则是将刘季捧着的盒子接了过来,呈给了乔松。其实也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只不过是朱家用神农堂收集到的珍贵药材炮制出来的丹药,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用来促进内功修炼,强健体魄的。

乔松命人将礼物收了起来,然后看着刘季道:“本君听朱家先生说,你也是出自沛县?”

听到乔松垂询,刘季连忙低下了头,腰也微微弯了起来,让自己显得卑微了一些答道:“回君上,小人正是沛县泗水亭人士。”

“咦?这倒是巧了。本君麾下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周勃等人,无不是出自沛县,你可识得他们?”

刘季头低的更低了,一脸唏嘘的道:“不瞒君上,萧何,曹参与小人乃是熟识,樊哙与小人称兄道弟,卢绾乃是小人发小,周勃,夏侯婴等人皆与小人有所来往。

只是前些年小人年少轻狂,离开了故乡出来闯荡,方才与他们断了联系。”

“未曾想,你竟然还与他们有此等机缘。”乔松假做惊讶的看着刘季,随即又道:“不过,你也不需羡慕他们有今日之成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能与他们私交甚笃,想来也是颇有才学之人。

而朱家先生乃是本君肱骨,只是先生为人善良敦厚,有时做事少了几分变通。故此,你为先生之僚属,也该好好辅佐才是。

他日,本君定然不会忘了你的功劳。”

刘季心中一动,答道:“君上言重了。

朱大哥对小人有提携之恩,若非有他,小人此时或许早就死在江湖拼杀之中了。朱大哥不嫌弃小人粗鄙,与小人以兄弟相称。

小人虽不学无术,但也知义气二字。

因此,朱大哥的事,便是小人的事。

便是豁出去这条命,小人也要帮朱大哥达成所愿。

至于功劳不功劳,那并不重要。”

“好!果真义士也!”乔松大赞一声,道:“来人!”

半夏适时的出现在了廊下,向乔松微微一礼。

“去将本君宝库中那把照胆神剑拿来。”

“唯!”

不久,半夏捧着一个长长的盒子走了过来,将其呈给了乔松。

乔松将其打了开来,露出了一把造型厚重的古剑。随即,乔松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刘季道:“正所谓,宝剑赠英雄。这把照胆,今日便赠予义士了!”

刘季吓了一跳,竟有些不知所措,将目光投向了朱家。

朱家一脸感叹的道:“昔商王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不成想,此上古神剑,竟然在君上手中。

刘老弟,你今日可撞了大运了!

这可是昔年楚国相剑师风胡子都难得一见的上古神剑呐。”

刘季这才恭敬地朝乔松一礼,双手接过了宝剑。

“朱先生这话可就不对了,此剑放在宝库之中,也只会蒙尘。今日,以此剑赐义士,以显你二人肝胆相照之情义,也该传为一场佳话。”

二人同时向乔松行礼:“君上深意,我二人必铭记在心!”

“朱先生,本君交代之事,便拜托了。”乔松郑重一礼。

朱家连忙还礼,方才带着刘季告退。

乔松目送着刘季离开,眼神满含深意:身具照胆,已无赤霄。你这位赤帝子,也该就此安分一些了。

……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有些人来说可谓煎熬,对有些人来说,也不过是一眨眼的时间就过去了。

而对荆轲来说,见秦王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日,荆轲穿上了代表燕国使臣的朝服,手持节杖走出了驿馆,登上了车朝着章台宫而去。

车驾轰隆隆的驶过直通咸阳宫的天街,看着两侧繁华的景致,荆轲不禁有些疑惑:这些,真的是如太子所说,依靠榨取列国的鲜血供养出来的假象吗?

心思恍惚了一瞬,荆轲迅速坚定了自己的心态,目不斜视的盯着远处那片逐渐放大的宫殿。

马车缓缓靠近章台宫,很快便到了宫城外围的护城河前。宽阔的河面上,三座宽敞的木桥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可此时,这桥头却堵满了车马。

荆轲所乘坐的车也不得不停了下来。荆轲眉头大皱,询问引路的秦国礼官:“足下,这是什么情况?莫非,秦王不愿见我?”

“燕使误会了。”礼官很是无奈的解释道:“燕使有所不知,今日也是我王召集太学诸位学宫掌事,商议学宫扩建一事的日子。

这人多了,自然就手忙脚乱了。

不过燕使放心,我王早已颁布诏命,特准燕使可由中间王驾所行之桥而行。”

荆轲听到礼官的解释,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视线连忙扫向了那些车驾,果不其然,在其中一辆车驾上发现了墨工的标志。

也就是说,这事儿是真的?

那岂不是糟了,今日他所行之事,怕是要生出波澜?

可此时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之时。故此,荆轲只好瞥了一眼身后另一辆车上的副使,向他使了个眼色。

车驾缓缓的通过桥面,入了这雄伟壮阔的宫门。

……

桥头之前,墨工一脉的车驾。班大师皱了皱眉,看着那从中央之桥上经过的燕国使臣车驾,脸上露出了不悦的表情。

“班老哥,他们早和我们没关系了,何必露出这副神态?”坐在班大师对面的徐夫子缓缓的道。

“哼!”班大师冷哼一声:“老夫自然知道。老夫只是恨,六指老儿有眼无珠,自己死也就罢了,却害了整个墨家。”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你没发现,没了江湖上的纷纷扰扰,我等钻研学问,对墨经的理解反倒更上一层楼了吗?

所以啊,没了墨侠,正好回归我墨家原本的面目。”

班大师翻了翻白眼儿:“我看,是藏书楼里的古籍,把你这老小子收买了吧。”

“哈哈,班老哥你又何尝不是呢!”

二人相视一眼,皆是哈哈大笑,车厢内那一点不愉快的氛围顿时一扫而空。

桥上的拥堵并未持续多久,本来应当是按照左文右武,中间为王驾专行的规矩来的。见到桥头堵成这个样子,宫卫便临时开放了左侧的桥面,允许太学诸生由此经过。

故此,很快便畅通了。

班大师和徐夫子的车驾,也进入了宫城,一路直奔章台宫之前的广场。

除了他们,儒家,阴阳家,农家,道家等等诸子皆是一同进入宫城,抵达章台宫之外。

……

而此时,章台宫前荆轲和副使也先后下了车驾。一位内侍迎向了二人,俯身一礼道:“还请两位使者在此稍候片刻,待宫卫查验过后,便可等候王上召见了。”

此话一出,顿时让荆轲的心再度提起了一些。

不过,他仍表面镇定的道了声有劳。

那侍者退下之后,很快便有一队宫卫踩着整齐的步伐跑了过来。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蒙毅。

除了宫卫之外,还有一群内侍,负责对二人进行贴身检查。

此行荆轲出使携带的东西非常多,除了督亢地区的地图以及桓齮的头颅之外,还有很多奇珍异宝,用来取悦秦王。

内侍们将一个个沉重的箱子从车上抬了下来,然后打开进行检查点验。

蒙毅全程死死地盯着,生怕出什么差错。

就在这会儿的功夫,太学的诸位掌事也陆续抵达章台宫之前,将一些贴身的但却无法带进去的东西交给内侍,等待秦王的召见。

荆轲仅仅是扫了一眼,便不敢再看下去了。

儒家的大先生伏念,阴阳家的月神,星魂两位护国法师,道家的赤松子,逍遥子两位大师,墨工的班大师,徐夫子,农家的神农堂堂主朱家……

这一个个的,全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这些人除了班大师二人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江湖高手。

“燕使,还请张开双臂,由奴婢为您检查一番。”一个内侍走到了荆轲面前道。

“有劳!”荆轲一手持着节杖,抬起了双臂,任由那内侍的手在他身上摸索,连裤裆都没放过。

荆轲一阵的不满,但为了大计,只好忍着。

只要见了秦王,那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是什么东西?”就在这时,一道突兀的声音传入了荆轲的耳中,他循声望去,双眼顿时一缩。

原来,正是蒙毅带着人,走到了所有礼物中,最显眼的两样之前。那是由一个方盒,一个长条形状的盒子装着的两样东西。

“这位将军,这两样乃是我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以及秦将桓齮的首级。”荆轲主动回答道。

桓齮的名字顿时让蒙毅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死死地盯着荆轲看了一会儿,然后道:“打开!”

两个内侍顿时将盒子打了开来,其中一个正是硝制好的首级,盒子一开顿时散发出了一股刺鼻的味道。

看着那面目依稀可辨的脑袋,蒙毅的脸色彻底冷了下来。

虽说桓齮背叛了秦国,可到底也是和他的大父一个辈分的秦国宿将,是那个年代还活下来的最后一位秦国老将了,如今再看到对方,却是如今的模样,蒙毅的脸色能好看才见了鬼了。

这样一位老将,却死在了燕人手中,让蒙毅颇有一种虎落平阳的悲凉感。

收拾好心情,蒙毅再度看向了那一卷舆图。从外表看,是一幅非常正常的地图,有成人一臂之长,卷在一起,看起来十分的厚重。

蒙毅看了一下,并未发现什么,于是便打算离开。

可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乔松当日的叮嘱:郎中令当明察秋毫才是。

于是,鬼使神差的,蒙毅再次回头,目光落在了那一卷地图之上,向正打算将盒子盖上的内侍说道:“等等,将此图展开来检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