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3月底,第三养殖场的方场长,还有韩教授,都派了人过来。

这下好了,白宝山这边人手稍微有点不足的情况是一下子弥补了过来。

不过白宝山这边又增加了3人,主要羊这边要生了,都是自然怀孕,白宝山并没有干涉。

一胎两三只,4只那就算多的了。

这边又得增加人了,这次要的是农田知识丰富的老人,在村里干劳力肯定跟不上,但是白宝山把他们放在养殖种植这边,绝对能帮上大忙。

比如就是即将启动的蘑菇计划。

前期3个人就可以忙得过来。

先母猪和羊的接生,根本就不需要白宝山在操心。

后面的农田也马上就要收割,白宝山可是让李副厂长预定好的收割机。

虽然没有联合收割机,但是小型的收割机也是不错的。

2000亩,靠人工?想都不要想。

就是用20台收割机,也需要几乎3天的时间。

再加上还需要人工拉回来脱粒。

这时间起码要到最少7天才能完成全部收割,然后还要进行翻地和秋季的种植。

这都是麻烦。

不管什么,根据白宝山自己的经验推断,最多还有1个月,也就是6月初5日或者10日就可以开始收割了。

其他地方的小麦是要推迟三五天。

正好错开拖拉机使用的高峰期。

要是有台小型联合收割机就好了。

2000亩,差不多也就是五六天的时间。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搞一下看看。

可是谁有外面的渠道呢?白宝山思索了起来,有了,娄家。

可自己和娄家不熟,就认识个花瓶娄晓娥,外面就算封锁,应该也是封锁那些高精尖的机械,对于农机,应该不会封锁。

不过自己貌似有点体积不够,要不要把上面几个领导拉上呢?

在白宝山想事情的时候,门被敲响了。

“领导,您要求的那间厂房修整出来了。”林玟雅推门走了进来。

“哦,走,去看看。”

4月底的时候白宝山就想做蘑菇了。

奈何各种地方都找了,都找不到。

从新盖,地方太大的话,花费也太多,用老的,没有好的地方,改造下来根本就不划算。

最后白宝山寻觅了一圈,终于在办公楼后面找到了个曾经放物资的那种背阴的仓库。

由于时间长,又在北门入口那里盖了轧钢厂仓库,这里就慢慢的废弃了。

白宝山看了一下,好的不能行。

宽8米,长42米,暂时做前期的东西刚刚好。

由于工程队绝大部分去清理河堤了,厂里留的一点人,愣是干了一个多星期。

今天终于好了。

反正白宝山就是无所事事,就是一个字,折腾呗。

上面三个顶头上司,都是白宝山这边的,自己害怕啥?上面三位,也随白宝山自己折腾。

不折腾哪来的政绩?

勉强在五月初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都安装到位。

实验了一下房顶上的喷淋雨洒,很好用。

打开看了看效果后,白宝山就给关了上去。

看了下喷洒后到地上的附着点,这下更满意了。

靠这南边这里,一排排看着是那种用乱七八糟的铁料焊成的,白宝山并不挑,能用就行,上面垫着木板。

现在没有塑料布,用油纸也是可以的。

瞬间就想到了替代的东西。

至于菌丝,白宝山空间菌丝培养箱里,满满当当的20多种蘑菇的菌丝,足够养了,还有可以先把大白菇给培养出来。

实验了几次,已经把最好的营养培料给做了出来。

不能拿出来,还得先进行学习,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个天才,这就可以了。

蘑菇的养殖,在夏国三国时期已经开始,宋朝已经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不过这时候都是口口相传,世代经营,外人根本就插手不进来。

直到1950年,老法拿出具体的蘑菇养殖总结,这才结束了长时间蘑菇养殖垄断的这件事情。

不过就这,现在也不是谁都能学习的。

菌子的培养,养培基的制造,这都是学问。

夏国也是靠着几十年的研究,才确定了蘑菇养殖的可行性技术,80年代才大面积推广出去。

“玟雅,把新来的三位老同志找来,不用带工具,这里有。”

“好的主任。” 林玟雅答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没有一会就带人回来了。

来的三人,都是老实巴交的老农,50来岁。

白宝山也没说什么大道理,就告诉他们怎么做就行。

他们就看了一眼,干的活比白宝山指导的讲究太多了。

尴尬的笑了笑,标好尺寸和位置,40公分的路,60公分宽的蘑菇生长营养垄。

这东西,白宝山并没有准备藏着掖着,而是准备挑选几个村子进行指导,让他们来种植。

这样就能直接收购了,多余的还可以卖给其他厂或者收购站。

尽量能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播出去。

这才是白宝山该做的。

近代蘑菇养殖发起者奠基人白宝山同志。

听听这名头。

有了名,利还远吗?

让三位大叔在这里翻地,白宝山带着林玟雅离开了这里。

“主任。”林玟雅在回去的路上叫了一声。

“嗯,怎么了?” 白宝山想着事情回了一句。

“我……没什么。” 林玟雅跟在后面小声说了一句。

很有心事的一个表情。

白宝山可没有功夫做什么知心大哥哥。

回到办公室,想了想,还有一个来月就要收麦,事情刻不容缓。

收拾了一下,起身到了黄主任的办公室。

“主任,忙呢。”

“哟,宝山呀,什么事情?”

“领导,是这样的,您看看这个。”白宝山拿了一份借的农业方面的书籍,上面提到的联合收割机的事情。

这里说的是1920年左右,外国就已经开始推广联合收割机了。

而现在国内,竟然还在使用人力手动收割,大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您看能不能想想法子,让上面领导给咱们弄两台联合收割机过来。

这又不是工业的东西,应该不会对咱们封锁的吧。

到时候弄过来,咱们拆拆研究一下,咱们下面可是有个农机厂的,总不能天天就打点镰刀锄头这些的吧。

也能弄点高科技不是。”

“你小子,就会出馊主意。

知道现在外汇多难弄吗?知道现在从外面运进来东西花多少钱吗?

别的不说,很多东西在外面并不值钱,值钱的是这路上的花费。

你以为和你想的那样,我们派艘船拿上外汇和金子就能把东西买回来了?

你呀,太天真了。”

“领导,咱们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白宝山并没有气馁。

“领导,要不咱们去找下李厂长,也许他老人家有办法呢?”

“要去你自己去,别拉上我,我还想舒服几年呢?

你呀,有的事情不能做,你以为就你知道国外的机械好用?你以为就你知道国外的收割机好用?

你呀,好好想想吧。” 黄主任摇了摇头,不再理白宝山。

“我去找李厂长。” 白宝山丢下这句话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