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天来了,大河里的冰融化了,通途又变成了天堑。

安全问题,又有了基本的保障。

关如蓝下山前的头一件事,就是领着大家,在山脚下修建了一排十六座的小木屋。

一家人一座小木屋,在县城的时候就购置了木工所用的工具。

然后,在山里挖了许多荆棘,运到河边去种植。

十多里长的河岸,一棵又一棵的荆棘种下去,一直到种成了一大片几乎是一望无际的荆棘地。

大山靠近大河的地段,能种上荆棘的,也都尽量种上了荆棘。有豁口的地方,还用石头垒成了高不可攀的峭壁。

峭壁里面,又种上荆棘,挖了陷阱。

然后,关如蓝又悄悄的,用加了灵泉水的水,浇灌了一遍荆棘。

有了灵泉水的加持,荆棘的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并且刺更长也更尖锐了。尖锐程度,比过去,几乎增加了十倍。

这样的荆棘,让人心生惧意,望而怯步。

有胆子跨越这样的荆棘地跟荆棘丛的,除了轻功不错的武林高手,一般的人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而胡人那边,武功高手并不多见,那里的人跟军队,擅长的是骑术,是马术。可是,就算是高大强壮的战马,也是知道疼的,对上荆棘地也是要头皮发麻的。

从移栽到成活,再到刺儿强化进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堪为,植物界的奇迹。

只是,关家众人不了解西北这边的荆棘,还以为这些移栽的荆棘就是这样的呢。或许,多少有点疑惑,不过并没有深想。

如今,生存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谁还有那个心思,去想些有的没的。

挖荆棘种荆棘,跟开垦荒地,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开垦出了三百亩的土地。

三户人家,一共一百六十九人,一人两亩的指标。

那就是说,最低限额,是两百三十八亩地。

关如蓝家八个人,一人两亩,就是十六亩地。

凑了个整数,就是二十亩。

她家劳动力少,一起开垦,要多了有占别人便宜的嫌疑,就只要了这么多。日后,再一家人慢慢的开垦多一些,一人起码也要有个十亩地,不然就白费了如今的优势了。

这个优势,自然是想要开多少地,都可以开多少,根本就没有人会管束,会限制。反而,巴不得你多开一点。

三年之后,就要交税了。

每多开垦一亩荒地,日后官府衙门就可以多收一份税银。

其他几个小家庭,也都要了二十亩,一字排开。

一共有十六个家庭,大家的地紧挨着一起,以长度为十丈的一块地,呈长方形纵深排开为二十亩地。

关如蓝家的地,在最中间的地方,左边是堂哥关廷舫家的,右边是跟关廷远关系很好的关廷瑞。

关廷瑞,二十岁,妻子余玲玲,十九岁,成亲三年。生有一个儿子,还不到两岁。余氏是举人家的女儿,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对地里的活多少知道一些。

一路西行,关如蓝给她的儿子关铃云,喝了不少汤汤水水跟小米粥,余氏也主动的帮了关如蓝不小的忙,没有理所当然的,白占关如蓝家的便宜。

这是给关如蓝的福利,感谢她所作出的贡献。

左右邻居,由她挑选,也是给她的福利。

红山关家,那么多的小家庭,还是有几户人家,总有那么一两个不好相处的人的。不是做丈夫的,跟三房的人有点不愉快,就是做妻子的,是个碎嘴巴的或者小心眼的,而且有那么一点混不吝的感觉。又或者,谁家的孩子,是个熊孩子,调皮捣蛋的过分了一点。

或许有人会说,关大爷跟关二爷,还有他们的妻子,不是都挺靠谱的么?

然而,各位看官或许忘了一点,这二人的嫡母,也就是从前的关二老爷的妻子,可是跟大老爷的妻子是臭味相投的堂姐妹。

这对姐妹,可是时时刻刻的,想要把庶子庶女拿捏在掌心的。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给这些碍眼的人“赐婚”的机会。关大爷关二爷当初,可是好不容易逃过一劫,争取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妻子人选。

可是,这二人那么的儿子,总有那么一两个没出息的,主动亲近想要拉拢他们的嫡祖母,从而被人算计了自己的婚事。

反正,田地没有跟这些糟心的人家挨在一起,关如蓝一颗提着的心,总算彻底放下了。

这些人虽然糟心,但是只要不涉及利益关系,却也不敢随便招惹她。田地若是挨在一起,肯定是会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跟冲突的。

所以,当关大爷提出,可以任由她优先挑选田地,以及左右邻居的时候,她就没有推让,很果断的、也很自然的,收下了这个福利。

荒地开好了,如今要分配田地了,就必须设立田埂,以区分开每家的田地。这是作为地界的,也可以在田埂上种植草种灌木,甚至是可以防风固沙的树木,有效的保持水土。

在关如蓝的提议下,每块田地之间的田埂,都修建的相对较宽。比起一般农家的田埂,那是要宽大最少两倍了。

这个提议,获得了余玲玲的热烈赞同:“我看行,这样最好不过了!”

记得小时候在村里,邻居们时常会为了田里的一点事情,就闹得不可开交。闹的最凶的,正是地界的问题,争论来争论去,就是怀疑对方占了自家的便宜。

这主要是,大家都把地看的比命还重要,那田埂地梗,就那么一点点宽。一锄头下去,田埂地埂就要没了,很容易在春耕的时候往对方那边偏移一寸半寸(不小心的或者是故意的),甚至更多(纯粹是故意的)。

而且,田埂太小了,也容易漏水,影响左右邻居家的作物。

毕竟,隔壁人家可以种的是耐旱的作物,可自家种的是需要大量灌溉的作物。

关英杰点头,赞许的道:“这个提议好,这里常年起大风,水土流水的问题很严重。打造防护林,也是必须的!我建议,每隔三户人家的地,就打造一个防护林!”

关于防护林的认知,还是一路西行的路上,长女蓝儿灌输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