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如果想做豆腐,拼夕夕就能买到盐卤、模具等。夕夕买菜里内酯豆腐、老豆腐也都有卖的。

顾瑾瑶说跟着李嫂子学,不过是怕李嫂子不好意思用她家的石磨,找个借口罢了。当然,要是能够学艺成功那就更好了。以后家里随时都能做豆腐吃。

说着话,在一旁捡着豆子。那一簸箕的黄豆一会儿就给捡完了。

“嫂子家的黄豆可真好。个大饱满。”顾瑾瑶真心实意的夸赞道。

现在还没有转基因大豆,黄豆都是自家留种自家种的。这些黄豆应该是筛选过一遍的。

李嫂子笑眯眯的道“这是我大姐知道我要来羊城,让我姐夫送来的。”

别看李嫂子的姐夫在棉纺厂,他们家其实也是农民。兄弟姐妹好几个都在地里刨食呢。她姐是她们姐弟里的老大,两个村又在同一个镇上,对她自来都很照顾。

“妹子要不要,嫂子给你挖一些带回去。”李嫂子说完就起身准备去舀豆子。

“嫂子不忙,我先跟你学学手艺,不然带回去还不得糟蹋了。”顾瑾瑶拉住李嫂子。

千里迢迢带过来点粮食不容易,顾瑾瑶可不好意思要。只得先拖延下来,看以后用什么换点,她种自家院子里去。

李嫂子把颗粒饱满的黄豆拿水泡上,又把干瘪的和坏的都收拢起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养鸡,平时的剩菜剩饭烂菜叶子也能喂大了。”

顾瑾瑶不缺肉吃,又怕埋汰,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后边家属院又都是楼房,根本没地方养。还真不知道有没有谁家是养鸡的。“要不等李大哥回来,嫂子问问。要是能养,我家也养两只母鸡。以后吃鸡蛋也方便。”

“那我就问问。家里孩子多,那点肉票鸡蛋票根本放不住。一直跟人换着吃也不现实。”李嫂子看着满院子的孩子发愁道。

大的需要长身体,小的需要补营养。她现在是不愁没钱花了,但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啥好东西。今天去乡下,因为计划经济,买到的肉蛋也不多。只能打散了大家一起吃。

“这里离海近,嫂子多买些虾皮、海带。吃着对身体也好。”顾瑾瑶看着犯愁的李嫂子出主意。

李嫂子自己的孩子才挨饿半年,之前吃的也不差。看起来也就比正常孩子小点。李团长的仨孩子就真的是矮小瘦弱了。嫂子要不尽快补补,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虐待继子继女呢。对她名声可不好。

又坐了一会儿,顾瑾瑶把玩的乐不思蜀的俩孩子给拉回家去。再待下去就影响人家做午饭了。

“妈妈,你看我画的小兔子是不是特别可爱。”暖宝宝贝一样,把她画的兔子递给顾瑾瑶。可能是为了上色,原本洁白的兔子被她涂成了粉红色。

“我记得咱家没养过粉色的兔子啊。你还可以涂成灰色的,还有黑色的。”

“不要,我就喜欢粉色的小兔子。”暖宝把画小心的拿回去,“妈妈不懂画,我到时候拿给爸爸看。”

瞧不起谁呢,顾瑾瑶把目光投向永逸“今天永逸画了什么?”

永逸把画从蜡笔盒子里掏出来,“我还没上好色。”

顾瑾瑶拿起来一看,这画跟李凯画的有些类似。但明显永逸笔力不足,画的像只斗志昂扬的大公鸡。

已经得罪了一个了,剩下这个顾瑾瑶说话有些斟酌“永逸画的小鸟不错,精神头很好。”

永逸开心极了,“我跟凯凯弟弟学的,就是不小心画大了点。”

说话的功夫就到家了。秦母夫妻忙着处理菜,中午饭就做的简单些。用肉汤下了手擀面来吃,一人煎了个荷包蛋。

“妈做饭越来越好吃了。”顾瑾瑶尝了口味道夸赞道。

“少拍我马屁,吃了午饭帮忙剁馅。我跟你爸还准备蒸馒头包子呢。”秦母笑了下,故作严肃道。

知道秦母口是心非,顾瑾瑶也不放在心上。吃了饭就把碗筷洗了,去案板上剁馅去了。

秦母把顾瑾瑶昨天带来的腊鸡都给剁巴了,准备做鸡肉馅的包子。

“永逸,暖宝。去帮奶拔几颗葱。老头子把韭菜给割了,咱们包韭菜鸡蛋馅的包子。”秦母把一家人指挥的团团转。

等馅都拌好了,秦母分了两部分出来,一部分晚上包饺子用,另一半今天就可以包包子了。

面是头天晚上就搁在厨房醒着的。深棕色的陶瓷盆,上面盖了一层洁白的纱布。布一掀开,米黄色蓬松的发面团就显露出来了。

“这面发的不错。”秦母把面团拿到案板上开始揉搓。刚醒发的面团里面有着密密麻麻的孔洞。排气后揉搓成条,再揪成一个个面剂子。

顾瑾瑶就负责包包子,包子也有甜的跟咸的。甜的里面放了蒸熟的红豆红薯等物。咸的就是韭菜鸡蛋,白菜肉馅,跟鸡肉香菇馅的。

秦父就负责做馒头。把一个个大一些的面剂子在手里团成馒头的形状。要保持形状相同,大小一致。

两个孩子在家里闲不住。秦母一人揪了一块面团给两人,让他们自己随心所欲的捏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前提是不能出自家的院子。

要知道即使是家属院里,也有不少人吃的是二合面或者三合面做的馒头。纯面粉做的馒头那就是奢侈品。

顾瑾瑶记得儿时家乡还有些年味。自己在家过年的时候,奶奶有时候会给自己捏一些小动物,跟包子馒头一起蒸熟。她对动物的制作过程印象不深,但大致的形状还是能记得一些的。

她问秦母讨要了一些洗干净没蒸的红豆。拿面团揉搓一会,用剪刀做了个简单的小兔子,用红豆按上充做眼睛。

刚刚画了只粉兔子的暖宝立马凑上来向顾瑾瑶讨教。“妈妈,好妈妈。你就教教我嘛。”

顾瑾瑶被蹭的心都软了,还是拒绝到“妈妈刚刚用剪刀了。你还太小,不能使用锋利的东西。”

“那妈妈还会不会其他的。我想要一条小鱼。”撒娇失败,暖宝转移目标。

永逸也在一旁眼巴巴道“妈妈,我想要一只小鸟。”

小鸟比较简单。搓一个细长条,打个结。在前边捏出嘴巴的形状用芝麻贴上眼睛。后面的尾巴压扁,再用筷子或叉子按出三条杠就行了。

得到自己想要的,永逸就把它小心翼翼的放到盘子里,拿到外面依葫芦画瓢去了。

顾瑾瑶又做了几个四不像的馒头,就把暖宝给赶出去了。实在是秦母的脸已经有些黑了,她不敢再玩了。

等把厨房预留出来的馅料都包完,天色都暗沉下来了。

这些包子馒头也不全是他们自家吃。邻里邻居的,都会互相赠送一些。让别家也尝尝自家做的味道。当然,他们也会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分享出来。

灶台下面的火一直烧个不停,刚才出锅的包子有的已经晾凉了。秦母把刚做好的包子重新在蒸笼里放好,把火烧的旺旺的,就喊孩子们过来用晚饭了。

今天的晚饭就是下午刚做好的包子馒头,外加在煤炉子上炖了半天的鸡汤。

腊鸡没有刚刚宰杀的鸡肉鲜,但是炖汤喝也别有一番风味。没看俩孩子吃的头都不抬。

“妈妈,这个是不是我的小兔子?”

不知道暖宝在馍筐的哪个犄角旮旯里扯出了顾瑾瑶下午做的兔子。两只兔子的眼睛也已经经过高温蒸熟了。小孩巴掌大小的兔子,仅够成人两口塞的。孩子吃了也不会撑着。

“是小兔子。你吃饱了没?吃饱了就放到明天再吃。”顾瑾瑶用手捏了一下,发面的还带回弹。

暖宝有些意动,又怕被家里的大人吃掉。“我要把它放进我的房间里,谁都不能动。”

顾瑾瑶有些无语的看着她,谁稀罕一样。“那你找个干净的地方放着,不然脏了就不能吃了。”

暖宝欢脱的拿着自己的小兔子下桌了。

永逸在一旁看了一圈,都没找到他的那只小鸟。着急的饭都不用心吃了,一心想扒拉馍筐。

“妈,还有我的小鸟呢。”

秦母淡定的吃了一口包子,又喝了口汤“还在厨房呢。你先把饭吃完,奶奶去给你找。”

他们吃完饭还得接着包饺子呢,小萝卜头去房间玩正好。

忙忙碌碌到半夜。现在的气候饺子放一天也不会坏,秦母便把饺子都给放到外面晾着。

第二日一早就是年三十了,晚上要去部队看文艺演出。秦母吃过早饭就忙活着做团圆饭等中午饱餐一顿。等晚上就是吃饺子了。

暖宝跟永逸两个放下碗,跑回屋拿起小兔子跟小鸟儿就往胡同口的李家跑去。

秦母无奈的摇摇头“你跟着去看看。人家家里要是忙你就帮帮忙,别让孩子在那捣乱。”

顾瑾瑶明白秦母的意思。捣乱是不可能捣乱的。俩孩子做事都有分寸,在别人家做客从来都是礼貌绅士的。这点上,秦父秦母在他们小时候都有花大力气教导过得。

李家因为孩子多,别看刚来不过两三天,天天都热闹的很。很多附近的孩子都喜欢来他们家玩。从十多岁到刚会跑,都能找到年龄相仿的朋友。

顾瑾瑶赶到的时候,俩孩子已经混到人群里炫耀起来了。

永逸还好,就算有心炫耀也比较内敛。不像暖宝,早就像花蝴蝶一样穿梭在姐姐妹妹之间,拿着表皮被盘的黑峻峻的小兔子炫耀开了。

顾瑾瑶恨不得把脸捂住,然后跟同样过来玩的嫂子们说“这孩子不是我家的,我做的小兔子不是这样的啊。”

“你别说,这馒头捏的小动物还怪可爱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做过花馍。就是用馒头红枣做的,蒸开跟朵花似的。每次吃一瓣,可甜了。”

这么一说,嫂子们就说起了各家在过年时候做过的花样。现在在南方,嫂子们又来自各地。那过年的习俗还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嫂子,你的豆腐做好了么?”顾瑾瑶趁着大家聊的开心,走到李嫂子身边好奇的问道。

她本来打算跟着一块学呢。结果昨天忙着蒸包子、馒头,李嫂子又怕一大早敲门再吵醒了大家。就在昨天把石磨给拿走了。

“正在做呢,已经压上了。我还留了一些豆浆跟豆腐脑,你要不要尝尝看?”李嫂子掀开一个小锅锅盖,里面还剩了有两碗多的豆浆。至于豆腐脑已经盛在碗里了。

顾瑾瑶内心其实是很想吃的。可惜她刚刚吃过早饭,实在空不出肚子来了。只好遗憾的摇了摇头。“刚吃饱呢。早知道早上就少吃点了。”

“没事,嫂子下次在做了给你送去。”李嫂子又把锅盖盖上。孩子们多,说不定哪个饿了就给吃了。反正不会浪费的。

嫂子今个做什么,我来给你搭把手。顾瑾瑶说着就撸起袖子准备帮忙。

李嫂子也没客气。以后指不定要做多少年邻居呢,客气来客气去的伤感情。

外面嫂子都是送孩子来玩的。看自己孩子不捣蛋,不吵架,就着急忙慌的回家去了。眼看着就新年了,今天可得把家里好好打扫收拾干净。不然明天小孩子到家来拜年,就把家里埋汰的事给传出去了。

一个懒婆娘的名声,在家属院这么多嫂子们里可不太好听。搞不好还会影响自家男人的升职呢。

“我听老李说你家秦团长出任务去了,这还没回来呢?”

“没呢,这要不是政委跟副团长都在,怕是他们团都出乱子了。”顾瑾瑶也不知道他这会追着人贩子上哪去了,顶好是把她在火车上遇见的那个大姐也给抓住。也省的她现在上个班都提心吊胆的,连逛街都不敢。

“以前就听说当兵的保家卫国,心里没什么感觉。现在嫁给个当兵的,自己也跟着操心多了。不过老李说他年龄大了,出任务的机会少了。基本上会常驻部队”李嫂子感叹了一句。

其实在穿来之前,顾瑾瑶也对部队没什么特殊感情。

每次看到兵哥哥们抢险救灾,跟着感动那么会,悲伤秋月的感叹一下,总有人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负重前行。就没了。

现在才能深刻体会到军人的不易。他们每次出任务,几乎都是奔着回不来去的。但即便如此也没一个人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