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着上面精美的图案,朱由检轻声说道:“让许显纯动手吧,按照先前说的,所有证据都摆到明面上,莫要让天下人戳朕的脊梁骨,还有,传朕的旨意,让周王、唐王进京陛见,就说朕想他们了。消息快马传出去,不得有误。”

王承恩微微躬身,道:“奴婢这就去办。”

“嗯。”朱由检沉思片刻,又道:“李国普的奏折可是有几天未看到了,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个…”王承恩摇头道:“皇爷,此事奴婢也不甚知晓,稍后奴婢派人去问问。”

“罢了…”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目光灼灼的盯着金碧辉煌的大殿,喃喃道:“他不容易,本该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毅然抬棺领旨,顶着各方压力在河南大刀阔斧的搞改革,当得起国士无双。莫要打扰他,没有奏折便是无事,吩咐下面人看好李家,缺啥少啥就派人送去,臣子在外面做事,朕总不能叫人家寒了心。”

“遵旨。”

王承恩踩着碎步出去传旨,一条条命令下达,须臾间回到乾清宫,禀告道:“皇爷,工部左侍郎徐大人求见。”

“哦?”朱由检眉头一挑,忙道:“宣。”

稍倾。

徐光启入内。

“赐座。”待徐光启坐下,朱由检和颜悦色的问道:“爱卿此来所为何事?”

徐光启略微欠身以示尊敬,恭声道:“启奏陛下,您要的舰装炮的样品已经铸造完全,随时都可以投入试用。另外,按照您的吩咐,兵器局在炮管、枪管中间雕刻了膛线,其精准度和射程果然有大幅度增加,现在兵器局全员赶工,争取征讨草原之前将百子连发炮交付使用。”

朱由检颔首点头,道:“大明的百子连发炮朕有所研究,发如雷霆,弹幕如雨,确实厉害,就是一发而不可收,此乃一弊端,你们要想办法突破这一难关,要做到机动性强、操作简单、收发自如,弹药上也要用点心,挺好的东西,别吭叽两下就没动静了,那样反而无趣。”站起身,于大殿内缓缓踱步,朱由检又道:“想想看,在战场上,数百门炮同时开火,遮天蔽日的弹丸如同天罚,铺天盖地的朝敌人砸去,那场面,那情景,纵然敌人数倍于我又有何惧?徐爱卿,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陛下。”徐光启徐徐跪倒,眼中满是郑重之色,沉声道:“启奏陛下,臣等愚钝,光阴虚度不知凡几,今幸蒙陛下不弃,施以重任加身,天恩浩荡无以言表,唯有尽心尽力为陛下当差。”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学以来,匠人的地位如水中浮萍,原上野草,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陛下您圣意天裁,于崇祯元年废除了匠户籍,改摊派制为酬薪制,使得天下匠人归心,无不欢呼陛下之仁政也。”

“然。”

“而今匠人们摆脱了匠户籍,手中有了闲钱,望子成材之心顿起,纷纷花大价钱送孩子去开蒙进学,以图将来登科入仕借此逆天改命。继而导致愿意跟匠人做学徒的孩子越来越少。如今看不出什么,可当臣这一代人老去后,匠人后继无人,我朝各类发明必将进入停滞不前的阶段,武器、农具等发展前景定会受到限制,臣有一挚友名为汤若望,据他说说,自大明往西,大海的尽头有国七十余,国土能与大明比肩有之,但却大多贫瘠的很,很难与我天朝上邦相提并论。”

“当丛林之王病倒的时候,周边的豺狼、虎豹岂能安稳乎?”

“臣斗胆。”

“试问陛下。”

“有朝一日,千帆自海外进犯我朝,纵兵掠我珍宝,屠我臣民,抢我矿产,刮我钱财之时,我朝该如何应对?”

朱由检脸色一凝。

前世。

鞑清朝。

自称上邦。

固步自封。

闭关锁国。

直至末年。

列强们以船坚利炮敲开了国门,八国联军攻入了京城,大肆烧、杀、掠、夺,无数瑰宝被装船运走,太和殿、圆明园等无数古迹被毁坏乃至于焚烧。

自那以后。

雄狮陷入了沉睡,华夏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至暗时刻,鞑清政府无能,被西方列强以卑劣手段讹诈了无数金银,再后来倭国…

朱由检的灵魂来自于后世,自然不会让那般惨剧重演。纵然徐光启不谈,点亮大明科技树的计划也已然在心中成型,略微思索,他沉声说道:“爱卿所述朕深以为然,可有对策?”

徐光启点头,言之凿凿道:“除了臣以外,工部负责火器制造的人还有毕懋康、赵士祯、宋应星,皆是胸怀大才之人。百子连发炮正是出自宋应星之手,其赋闲在家时已着手编纂涵盖各行各业技艺的百科全书,名为“天工开物”,如今已编纂过半。为了防止臣等意外身亡,臣等想将如何制造火器、火药的技艺加入其中,深藏于大内,纵然臣有不测,将来陛下也可另着人按照比例、配方继续制造火器。”

“另外。”

“臣祈求陛下降旨,给予臣开院教学之权,臣等必将此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交给可靠之人,如此,臣等后继有人,大明的未来也有了保障,一举两得也。”

“爱卿能如此想,朕很欣慰。”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继而又说道:“朕这里有给你的旨意。王大伴,拿给他。”

“遵旨。”

王承恩辨别了一番,在龙椅后面的书架上拿下一个锦盒,锦盒上有锁,锁上以火漆封堵,盒子上面已经落了一层灰尘,想来已在此地放置良久。

“工部左侍郎徐光启接旨…”

“臣…恭听圣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之强大,皆依兵仗也,自成祖之后,神机营屡立奇功,火器之重要由此可见,朕广览群书,亦知尊儒学而罢百家不可取也,今有贤才徐光启、赵士祯、毕懋康、宋应星…敏而好学、天资聪慧,于火器之上建树颇多,深得朕心。”

“着。”

“即日起成立“大明科学研究院”,行科学兴国,火器振邦之事,地位等同六部,设院正一人,正二品,副院正两人,从二品,其下涵员若干…”

“兹委任…”

“工部左侍郎徐光启为“大明科学研究院”首任院正,加工部尚书衔,领双俸…”

“钦此…”

“啊?”

直到领旨谢恩。

徐光启都还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