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嘎吱。”

推门进入。

房间内漆黑一片。

徐光启皱眉,掏出火折子要点火,就听墙角发出一阵呻吟声。

“谁呀…”

“鬼呀…”

片刻后。

房间里亮起了烛火。

看着面前胡子拉碴、满脸疲倦的宋应星,徐光启忍不住问道:“你在搞什么,咋弄成这个鬼样子。”

宋应星伸了个懒腰,眼中的疲倦愈加浓郁,打着哈欠说道:“最近我一直在看古书,尤其是关于种子方面的,发现了一个规律。”

“纵观历代。”

“凡逢盛世,必有明君当朝,其后大臣用命,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就比如这种地。”

“我看了一下太祖实录。”

“洪武十八年。”

“全国税粮本色合计两千零八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七石。”

“洪武二十六年。”

“全国税粮本色合计三千两百七十八万九千八百石。”

“短短半年时间。”

“税粮增长近三分之一。”

“且随着年复一年,税粮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

“再看当朝。”

“天启七年税收折银三百九十八万六千二百四十一两。”

“按粮价每石一两三钱计算,可购买粮食约三百零六万六千三百三十九石。”

“相隔百年。”

“税粮竟差了十倍。”

“你说。”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徐光启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之中,良久才说道:“太祖时期,天下平定没多少年,大量贵族手中的土地被重新分配,加之不断开屯田,收取的税粮多些也是应该。”

“时至今日。”

“弊端无数。”

“先有宗室。”

“记得嘉靖八年,大臣霍韬上书,称全国土地约八万万五千万亩,光众多藩王就占据了近一半的土地。”

“近百年间。”

“沧海桑田。”

“藩王们在封地,没事儿的时候和各种各样的女子崩坑,不出意外就会有孩子,亲王、郡王、镇国将军…你想想,这么多人封下去得多少土地?”

“人总是贪婪且无厌的。”

“被藩王们吃下去的东西哪有吐出来的道理,为了让孩子活着,活的更好,他们不惜圈占土地,指民田为官田,近而占据,恐怕,当今天下最少有六成至七成的土地在皇室宗亲手里把持着,他们不用缴税,这粮税可不就一天天变少,此为一害。”

“另外。”

“太祖制。”

“考上县学或府学的读书人即有秀才身份,可免徭役,使奴婢,更可免除其名下八十亩地的税粮,若是其后面在得功名,待遇持续增加,考中了就能免除两千亩土地的税粮,此乃国朝对读书人的恩典,我等本应利用所学报效君父,可…”

“可有些人恬不知耻,凭借着手中的权利强取豪夺,置了万亩良田仍不知足。将他人名下的田产放在自己下面,帮助他人免除朝廷税粮的同时,为自己谋取利益,此事屡见不鲜,历经多代后直接将他人良田吞没,占据己有的事情也有。今时不同往日,正德年后,士大夫们几乎就没交过税粮,此为二害。”

“再有。”

“国朝勋贵、将门名下免除税粮的土地也是不少,其与士大夫最少占据全天下两成的土地,此为三害。”

“如此一来。”

“百姓手里能有多少地?纵然碰到丰收年又如何,朝廷现在只要银子,不要粮食,百姓手里没钱,只能拿地里刨出来的那点玩意儿去换钱,可是,丰收的时候,无良商人肆意压价,百姓们为了缴纳朝廷的税银,只能捏着鼻子答应,结果一年到头,除了缴纳的税以外,剩下的钱粮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一旦出现天灾,百姓们的麻烦可就大了,他们没有钱,没有粮,没办法活着,那…天,这太可怕了。”

说到这。

徐光启眼中闪过一抹惊惧,他对宋应星说道:“我要进宫,将这些事儿和陛下说道说道,你要一起吗?”

宋应星想了想,随即点头,道:“正好我也有些想法需要陛下首肯,同去吧。”

“好。”

“走。”

徐光启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他拉着宋应星就往外走,刚上了马车,就碰到传旨的太监,接了口喻后,急匆匆的赶车直奔皇城。

乾清宫。

朱由检依靠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个苹果,优哉游哉的吃着,在他身前不远处,站着数名来自六部的选官,他们有人朗声念着奏折,有人侧耳倾听,只待皇帝下达命令,他们立刻奋笔疾书,在奏折上写下批复,王承恩站在一旁,手里端着玉玺,凡是皇帝确认过的奏折,他duang~duang盖上大印,随即发往各处复审。

吃完了苹果,朱由检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望着茶杯上精美的图案,他不由得笑出了声。

当初。

太祖爷。

成祖爷。

处理朝政的时候,要么气的要死,要么累的要死,何曾像自己这般,怀里抱着火炉,想吃苹果就吃苹果,想喝茶就喝茶,有人念奏折,有人写批复。听累了就叫来宫女跳上一段美艳无双的舞蹈,这日子,真的不要太舒坦。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正得意的时候。

有小火者在王承恩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承恩转身,道:“皇爷,工部徐大人和宋大人到了,正在殿外候旨。”

“咳咳。”

朱由检咳嗽一声,身前那些官员赶忙起身告退,一旁伺候的宫女将手中的茶壶放下,顺着侧门走向了后殿。

“宣。”

不多时。

二人快步进了乾清宫。

朱由检看着徐光启,好奇的问道:“徐爱卿,今天你怎么有时间来朕这了?”

徐光启脸上浮现一抹苦涩,道:“陛下,出事了,出大事了。”

朱由检挥了挥手。

“怎么?”

“赐座。”

“坐下与朕好好说。”

“遵旨。”

徐光启坐下,随后将先前和宋应星讨论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最后,他沉声道:“陛下,当年太祖爷驱除鞑掳,复我汉儿江山,此举功盖三皇,胜过五帝,实乃万民之幸也。”

“然。”

“祖制有弊。”

“臣斗胆。”

“今日冒死谏言。”

“以彰臣之一片灼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