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了这些话。

朱由检默默点头,端着手中的茶杯仔细端详,仿佛里面存在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好半天才说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也想解决,但这总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

“朕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强大到哪怕朕触碰到了那些人的利益,甚至于将他们连根拔起,他们都不敢有任何怨言。”

“其次。”

“百姓们手中的地本就不多,再加上干旱、水灾等各种不可抗因素,到了秋收能打出多少粮都是未知数。”

“而今。”

“朕已下旨。”

“命河南的藩王进京觐见,来了就别想走,不来的也别想活。”

“总之。”

“朕要将河南全部土地从都收归朝廷,然后按照规定分配给当地的百姓们。朕不怕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多吃多占,相反,朕反而希望他们名下的地越多越好,待时机成熟,朕就会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哈,想想他们到时候的表情,朕就想笑。

“摊丁入亩…”

徐光启嘀咕了一句,细细琢磨,眼睛陡然一亮,噗通跪在地上,道:“陛下英名,英名!”

“此举大善。”

“将收税的方式从个人摊到土地里,无论谁家,有多少土地,都得按规矩乖乖缴税,如果不缴税,那就是和朝廷作对,和陛下作对,到时候…嘿嘿…”

“不过…”

“陛下。”

“您这个方法倒是不错,但河南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在少数,他们名下免税…”

“哦…”

“臣知道了。”

“太祖爷的祖制中有明确规定,何等功名享受哪般待遇,到时候您只需清查其家中的土地,该免的免,该收的收,臣相信,没人敢违抗您的旨意。”

朱由检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说道:“想要做到没人敢违抗朕的旨意,你们科学院的担子可不轻,记住,朕能做到哪一步,百姓们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大明的版图能有多大,可全指着你们的手艺了。”

“在朕看来。”

“凡枪炮能打到的地方,都可以划拨为咱们大明的国土,你们要努力,让大炮打的远,打的高,若是有朝一日能做到千里之外取敌上将首级,朕封你亲王爵位又有何不可?”

“我…”

这话听得徐光启直想爆粗口,皇帝可太给力了,从前不觉得,但当大明科学院成立后,重赏之下,一项项成果接二连三的问世,这让徐光启更是坚信科技改变命运这句话。

使劲将嘴里的脏话咽回去。

徐光启躬身说道:“陛下,您要是无事,臣就回工部做事叻。另外,橡胶草的事儿还得劳烦您催催礼部,现在蒸汽机已经有了进一步突破,不过,臣试过很多材料,都无法让活塞装置彻底密封,臣想,橡胶草拿到之后,在进行更精密的实验。”

“嗯。”

“朕知道了。”

“这些事儿朕来办。”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吩咐道:

“朕知道,最近你们很辛苦,但是黑火药的事情你们得放在心上,有了黑火药,咱们便能制作威力更大的子弹、炮弹,到了那时候,火器真正的作用才能被发挥出来。”

“另外。”

“你们在人才也要上心,学院要尽快建起来,需要什么直接找王承恩要,只要朕能给的,绝对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你们。”

“切记。”

“万事要当心。”

“学院下面的那些玩意威力可是大的很,一定要监管好,储存好,操作的时候要当心,朕不想你们有生命危险,更不想在来次天启大爆炸,千万千万要当心!!!”

徐光启点头:“臣知道,火药存储室都在地下,每日都有专人巡视,您放心。”

“黑火药的事儿目前毕懋康在负责,等臣回去后在催催。”

“好!”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说道:“正好,朕想给宋爱卿加加担子,徐爱卿你也听听。”

“遵旨。”

从龙椅上站起来,缓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步履匆匆的内侍,朱由检轻声说道:“我中原大地历经千载沧桑,虽有磨难,但却屹立在这苍穹之下直至今日。”

“朕有时候就在想。”

“百姓们种的作物,到底还有没有改善的余地,比如,选一块地,选一批品种优良的种子,种下去,除草,施肥,收获。优中选优,周而复始,以良种淘汰劣种,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复杂,很艰难,但朕琢磨,这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得做,现在就开始着手研究,有了成果后逐步推广,直至遍布天下,到了那时,百姓们应该就不会挨饿了…”

叹了口气。

朱由检又道:

“前些日子。”

“宋爱卿递进来的天工开物样本朕看了,还不错,这是一本于国朝有大用的书。”

“朕忽然觉得。”

“宋爱卿与其每日跟一堆火药打交道,还不如从那边抽身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研究如何改善稻种,增加亩产,此事若成,宋爱卿你定能名垂千古,百姓们每每端起饭碗都会想起你,想起你为大明,为百姓们做的事情。”

“你…”

“有信心将这件事做好吗?”

宋应星眼神闪烁了一下,最开始是迷茫,随后是兴奋,最后是坚定。

打入朝以来。

他每日都在工部待着,这边帮帮忙,那边跑跑腿,虽然生活很充实,但成就感却并没有多少,宋应星知道,自己不是做火器的料,唯一弄出来个百子连珠炮,还是个半成品,无法做到收发自如的半成品。

想了想。

好半天。

宋应星跪在地上,道:“陛下,臣愚钝,最近看了不少关于历代农耕之事,心中有部分自己的见解。”

“粮食问题。”

“在历代都是重中之重。”

“正如您所说,百姓们能吃上饭,过上好的日子,不用为了生计而犯愁,这便是臣等要做的事情。”

“听了您方才的解析,臣又明了了许多。恳请陛下免了臣的差事,臣愿此生扎根在地里,为您,为天下的百姓,为了大明,培育出一款高产、味道好的稻谷出来。”

“臣没有任何要求。”

“只要…”

“您一声令下。”

“臣即刻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