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江湖风云策 > 风卷残云天【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祈山后山,某个山洞里。

火光撑起窄小的石洞,夙梵和九申并坐在一块稍平整的青石块上。

两人对面站着一个穿着万祈山小厮衣服的人,那人是他们刚上山时领他们进路转台的小厮。

石洞凄凄,两人都有点冷。

计划果然赶不上变化,两人的所有行动都被迫中止。

机关什么时候可以开启的两人并不知道,当时只是觉得机关已经从里面开启了。

隔壁那人将要行动时,两人很是默契地选择试一下机关,果不其然,机关后是密道。

而且密道里还有人接应,挡住了追来的那人。

不过两人在密道里并没见到接应的人,但在密道里,两人在一处暗门后发现了一封信,信中交代二人在出口处等接头人。

接头人自然是楚文政。

不过密道出口、也就是这个石洞里,他们只见到了眼前这人。

九申道:“你猜他是哪个司的?”

夙梵道:“山水。”

九申道:“我猜天水。”

两人望向小厮打扮的人,那人会意,道:“山天司江鱼,裴老是我授业恩师。”

话落,九申和夙梵便转过身小声嘀咕。

九申:“他这是想警告我们?”

夙梵:“也可能是想事先通知我们。”

九申:“威胁。”

夙梵:“或者是想和我们打好关系。”

两人没个准头,又转过身去。

九申道:“你不自己躲躲找我们干什么?”

江鱼想起了裴顾新信中那一段有如恐吓的叮嘱,顿时心有栗栗:“属下是来送乾天司的密信的。”

九申道:“是自保。”

夙梵表示同意。

江鱼从腰带夹层中抽出一张柔软的淡棕色的纸张,面有尴尬问:“请问……哪位是少主?”

“他!”九申顿时兴致勃勃,手搭在夙梵肩上道,“专门给你的。”末了又加上一句,“和我没关系。”

江鱼觉得自己不该这个时候找这两位“纨绔子弟大魔头”,可以先躲躲的。但是又想到没想好躲哪里,又觉得自己其实还是挺明智的。

跟着他们,挺好的。

江鱼将密信递给夙梵,夙梵看着映在密信上的江鱼影子,商量道:“你可否往旁边站站?”

江鱼意识到自己遮着光亮了,连忙往旁边挪了挪。

光亮铺开,夙梵仔细看了会儿空无一物的密信,思索了稍稍将密信塞给了九申:“我都说了,你这关很难过。”

他顶着九申抵触的目光,郑重其事道:“大起大落,有一分的高兴就会有百分的悲伤。”

九申知道夙梵话中意思,很是夸大地说他本是欢喜临门,却突来横祸。

他也是真没想到,沈闲居然这么“有空”,拿捏着他的这点情绪。

九申抖开手中密信,上下移了移密信后认命一叹,心道这一关确实难过,然后从怀里摸出个瓶子,将密信一角放进打开的瓶子中。

很快,原本空无一物的密信从塞进瓶子的一角开始自动画出了红色的轨迹,待轨迹完全显出,九申将密信随意挂在手臂上,收好瓶子后才展开看。

只见上面共八行字:

李旗已死

魏司已死

魏兰泽已死

桑麻已至万祈山

林陌崖的事不必在意

少借无封生事

有什么问题直接问江鱼

这是给你们两人的

夙梵和九申默默对视,随后,九申将密信丢尽了火堆。

密信飘向火堆,很快化成灰烬。

九申道:“他们已经料准了我们会做什么。”

少顷后夙梵才道:“我们会主动去做的也就是那么些事。”

说罢,夙梵和九申均是笑了起来,一旁静静站着的江鱼又想起来裴顾新信中“恐吓”,一点点一点点往一旁挪去。

九申转头看向江鱼,江鱼立即止了挪动的趋势。

江鱼老老实实坐在青石板上,向面前的两人老老实实交代了裴顾新信中所写的关于东门卫的事。

当然,没有提裴顾新给他描述的眼前两人和给他的出谋划策。

“老师只和我说了这件事,真没有其它的事了。”江鱼见两人不说话,不由保证道,“天地可鉴,属下没有半分隐瞒。”

九申歪过头对夙梵道:“我怎么觉得裴老说我们两人坏话了。”

夙梵看着一脸正色的江鱼道:“说不说坏话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得意门生在我们这里。”

九申会意一笑:“江兄。”

他坐到江鱼声旁,勾着江鱼的肩笑道,“难得共患难,也算是缘分,不介意我们一起聊聊些事情吧?”

江鱼顿感压力:“属下当然不会介意。”

*

夙梵是玄冥教的教主,江鱼却称夙梵为少主。

乾天司的信是沈闲写的,夙梵和九申知道,但江鱼并不知道。

因为江鱼并不是玄冥教的人,少主这个称谓只是让他送信的信中这么称呼而已,他根本不知道夙梵和九申的名字,甚至没想明白这个少主是哪里的少主。

中陆大地东南地域五方联盟有一处共同管理却又独立于五国的机构名为五朝会,五朝会下有六十四司,六十四司以易经六十四卦命名。

五朝会六十四司做的事很杂,但每一件事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六十四司的事务是从最上层一层一层往下派,派到最后做这件事的人或许已经不知道他做这件事是因为什么。

江鱼虽然直接接到了裴顾新的嘱托,但他依然不知道他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来万祈山只有半年而已,是趁着万祈山招小厮的时候混进来的。

而裴顾新只是让他在这里做好一个小厮,其余什么都没说,他便真的在万祈山兢兢业业做起了小厮,也没人怀疑。

毕竟他自非要认裴顾新为老师、跟着裴顾新从南明京洛到了东南地域,到了五朝会山天司的地方后,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排满卷宗的屋子里。

整个山天司都没多少认识他的人,更别说其它地方了。

而且他也确实抱着做小厮的目的来的,所作所为实在没什么会让人怀疑的。

不过裴顾新突然来信让他停止了平静安稳当小厮的生活。

虽然他在万祈山出了事时便隐隐觉得他当小厮的生活大概要结束了,但他依然没法子风雨不动心无波澜——他只是一觉醒来,怀中便多了封信。

信是裴顾新写的,信封里除了裴顾新写的信还有一张柔软的棕色的纸,说是乾天司的密信,要他交给少主。

他当时甚是一头雾水。

哪个少主?

当然,裴顾新告诉了他怎么找到这位少主和另一位护法,可是裴顾新没说让他等的两人到底是谁,只是有些吓小孩子般叮嘱了他些话,甚至还用上了“纨绔子弟大魔头”这种称号,着实幼稚。

江鱼虽然这么想,但是他还是被这幼稚的“警告”牵着思绪。

当他今早看到林史彧领着两人来找端木铄时便按着裴顾新信中所写领着两人去了路转台的一间屋子,若是两人是信中的少主和护法自然会发现这间屋子的秘密,若不是……就不是吧。

但随后发生的事实在太快了,他还未来得及做什么,便一切像是要尘埃落定般,思绪混乱之中的他做了个明智的举动——悄然溜了。

夜里跑路时没什么阻拦,因为万祈山青峣峰的地形和巡逻防护他已经熟记于心,知道怎么掩人耳目,况且他虽然武功平平,但是躲避藏身这种本事很是得心应手。

他自认这一走,万祈山于他而言定然是豺狼虎豹,谁见到他都不会再任他跑了。所以,他决定找个靠山。

但是现在靠山也和他一起了,可是靠山就是靠山。

眼前两人的情况肯定和他不一样,他确实可以算是患难,但这两人明显是有计划的患难。

且还有乾天司让他在特殊时间送的信。

不过为什么密信中会有一句“有什么问题问江鱼”?

江鱼自觉自己什么都不清楚,唯一清楚的也就是东门卫的事情。

他甚至有些天真地想过这封信可能只是裴顾新想让他放心,因为他最要好的朋友江舟在东门卫第三部当差。

两人虽然自他离开京洛后便未再见,但是一直有书信往来,两人都是孤儿,可以算是彼此的亲人。

书信中当然不会有什么关于东门卫或山天司的事,只是讲了些生活中的琐事,而且江舟并不知道他在山天司做事,他骗了江舟,因为他答应了裴顾新。

而他自来了万祈山后便没再联系过江舟。

不过如今看来裴顾新不止是为了让他放心。

江鱼此时才觉得他以为明智的举动其实是比较傻的,说到底自己果然还是有点书呆子。

现在这个处境,他着实不明所以。

夙梵在江鱼应完九申的话后坐到了江鱼另一边:“江兄在山天司是做什么的?”

江鱼被九申和夙梵一左一右夹着,顿时觉得不自在,他又一次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心塞,可是这又是最好的选择。

“江兄不必那么拘谨,我们俩儿又不是五朝会的,和你算不得上下属。”九申拍了两拍江鱼绷紧的肩膀,笑道,“放松点。”

江鱼干涩地笑笑,道:“属下是案牍室的。”

夙梵道:“案牍室的人怎么做起了监察室密探的事?”

江鱼被这么一问,心里也突然多了疑问,他回味了些自接受到万祈山来的任务以来他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有那么点儿想明白:

“我原以为是老师想委以重任在历练我。”他颇有微词道,“不过……我好像想错了。”

“好像两字完全可以去掉。”九申收回手环臂于前,手指在手臂上扣了两扣,问道,“江兄与南明朝廷那边可有联系?”

江鱼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便如实告知了夙梵和九申他与江舟的事情,还有他如何遇上了裴顾新并跟着裴顾新到了东南地域,成了五朝会山天司的一员,虽然他至今还是没弄明白究竟是哪里的问题需要问他——他什么时候知道了什么秘密吗?

可是夙梵和九申听完后同时沉默深思,石洞中一时安静,弄得江鱼有些不知何来的心虚。

不知过了多久,江鱼又听见九申说话后心里头的心虚才没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困惑。

“按时间来看,江兄是经历了一场自己都不知道的大事。”

江鱼心中算了算,他在南明京洛那个时候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他究竟无意中经历了哪件事他一时没想出来。

毕竟是无意中的事。

夙梵道:“江兄在案牍室可是负责过南明礼部尚书齐互的卷宗?”

江鱼的思绪被拽回,他确实负责整理过关于齐互的所有卷宗,但他迅速盘算了一番齐互的事后,发现他好像只是曾经远远路过齐互死了地方,仅此而已。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时他还遇到了此生最敬佩的人:他的老师裴顾新。

也是那时,江舟约了他在来记粥铺见面……

他和江舟都喜欢喝来记的粥,而且价格也不贵。

江舟那时已经十五、六岁,而他不过只刚过十岁,见面时,江舟很是兴奋地告诉自己,他终于可以进东门卫了——这是江舟来京洛的原因。

那天,江舟要请他喝最好喝的粥,还点了这里最贵的小菜,他看着兴奋的江鱼,默了默声还是道:“我要离开京洛了。”

江舟愣住了,所有的兴奋一瞬间凝结了。

“你……你刚才说什么?”

“裴先生答应收我为弟子了,我要和裴先生一起离开京洛了。”

江舟沉默了些许后笑道:“好啊,你一直仰慕裴先生,终于得偿所愿了,我也如愿以偿进了东门卫,以后我们一文一武,以后谁都不怕!……”

……

万祈山青峣峰后山的一个山洞里,夙梵和九申坐在一边,江鱼独自坐在两人对面。

江鱼看着火堆陷入了以前的回忆,裴顾新收他作弟子时是不是就已经计划到这么一步了?

他有些心烦,这里的事情怎么想怎么危险。

一个人知道些不该知道的秘密,总是比较危险的,而且他还不知道他知道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这就有些处于被动了。

身在危险中,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件险上加险的事,更何况对方还是南明的“十六字”。

江鱼发现裴顾新是事先给他找了两个靠山,他抬头往对面看了眼,便看见九申也正往他这边看,一脸笑意。

江鱼望着九申扯了扯嘴角笑了笑。

“别想了,江兄。”九申好意提醒道,“这有些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你自然便会知晓你到底知道了什么秘密,现在……”

他声音陡然低沉,“想太多反而会把自己绕住,不知真假,甚至深陷泥潭。”

“我……”江鱼想问些什么,但脑海里一时间糊了一般,他面容紧皱,眼睛眨了好多下,才蹦出一句,“江舟他……他是不是要过来?”

九申盯着江鱼少顷,只笑笑未答。

倒是夙梵道:“还未发生的事离事实总是差了那么些距离,虽然只是这么一点,但已然有了区别。”

江鱼怔了怔,脱口低语道:“老师临行前和我说了相似的话。”

他此时已然对所有事都产生了怀疑,神情黯淡,不知想些什么。

九申毫不在意江鱼的状况,翻了翻包袱翻出一个盒子,从盒子里拿了根灰褐色方条形的东西出来。

夙梵只瞅了眼,没说话,九申便将那东西扔进了火堆里。

火苗很快吞噬掉九申扔的东西,空气里很快充满了香味,好似桃花香。

江鱼有些惘然地望向对面二人,眼前二人的身影却已模糊了,他整个人仿佛被魇祟着,愣愣怔怔,怔怔愣愣,意识逐渐也模糊了。

*

黑夜冷风里,一带着黑纱斗笠、背着两个黑布包袱的人施着轻功、一路轻快矫健地从万祈山后山而上,最后停在了青峣峰后山的三石崖。

随之只见他飞身后跃,紧随其后的是一条细索从他袖中飞出。

那细索去势凌厉,却轻柔地绕在了一块石头上,那人借着细索于崖间缓缓下落。

他目光从崖壁上扫过,见到个火光后便借着细索凌空翻身纵行,落在了火光照耀处,细索也收回了袖中。

一扇石门缓缓关起,堵住了那人跃进这处石洞的入口,有两个带着鬼面具的白衣人站在洞内。

两人正是夙梵和九申。

此时两人的身形已不是叶君和与叶君坦的身形,而且两仪剑已不在两人腰间,没人会再觉得两人是“黑白双侠”。

九申从怀中摸出半枚玉佩,提着玉佩上的红绳对戴着黑纱斗笠的人道:“山岳有形,江河有道。”

那人从袖中也摸出半枚玉佩,走上前将手中半枚玉佩与九申手中玉佩相拼合,见完全吻合才道:“别日何易会日难。”

两人均收回玉佩,戴黑纱斗笠的那人掀开黑纱,露出真容。

那人宽额高鼻,四方正脸,眉目威仪,火光下,九申和夙梵都清晰见到那人有一只眼睛是重瞳。

江都府御行衙的楚文政。

夙梵从袖中抽出一个信封递给楚文政,楚文政打开后仔仔细细看了三遍信中内容才将其收好。

“卯时启程。”楚文政将一个黑布包袱递给夙梵,“不过启程前,我想明确一件事。”

他目光紧锁着夙梵和九申,“两位在我们的合作中可否做的了主?”

夙梵道:“与使者的合作现在由我二人全权负责。”

“如此甚好。”楚文政道,“万祈山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但现在形势于我很是有利。”

他将另一个黑布包袱解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正月十一,空青派掌门邱澹的女儿邱颜在百连山山脉这一带被杀,尸体被丢在了荒郊野外。

“正月十三,你二人在百连山山脉一带的一处荒郊见到一些人骨和一些破碎的布块,还在附近又发现了一根被藏起来的簪子。”

楚文政慢慢打开木盒,一股腐臭味从木盒中冲出,他从里面拿出一根染血的簪子,看着簪子道:

“这只簪子样貌普通,市面上随处可见,可是簪子上缀的银球里面却藏着条布条。

“布条上用血写了些字,可是这血字因为一场大雪已模糊不清了,能辨认出的只有开头‘万祈’两个字。

“你们知此事事关重大,便只传信于我,且在此地暗中调查,而我昨日刚与你们在万祈山附近会合。”

他看向夙梵和九申:“昨日,空青派的掌门带着裴顾新到了东玉峰,我得到的消息是,一场对质,万祈山的大公子端木铄百口莫辩,被指为与空青派弟子的死有关,随后,端木铄便被扣在空青派的人手中。

“邱澹给了三日时间让万祈山证明端木铄的清白,也就是说要证明万祈山与魔教没有任何关系,否则,‘以血送亡人’。

“可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邱颜死之前写的血书,血书里有‘万祈’两个字。”

他说及此忽然停住了,转而问夙梵和九申道:“两位意下如何?”

夙梵道:“使者这么做可是违反了江都府的武林条例,难道使者就不担心出了事端后无法抽身退出?”

楚文政心中嗤笑。

在他心中,武林条例想要维护的不过是江都府的江湖道义与武林正义,可是他早就认定,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道义或是正义。

所谓的道义也好,正义也罢,不过只是用来维系某种平衡的规则,而大多数人只能被这种规则支配,甚至是压迫奴役,抑或是被淘汰。

他也认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且巨大无比的力量,只有对其游刃有余或凌驾其上的人才有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的资格。

有这种资格的人也不在少数,但真正的王者只有一个。

御行衙本该是为了真正的王者而存在的,可是现在却成了被虚无的道义正义支配的小喽喽。

实在让他心有愤懑与鄙夷。

世事遮人眼,迷迷乱乱,看不清腐烂败坏,总该有人站出来撕开虚假的平衡,建立崭新的规则。

他一直相信自己便是那个人。

“这就不用你费心了。”

楚文政负手于后直视夙梵与九申,冷冷淡淡道:“我要的是两位的确定答复,二位若不愿意依我计划行事,我们就此一拍两散,愿意的话我们再细细商量。”

夙梵道:“此事若出事端我们自会全身而退,使者都不在意,我们更不会在意。”

“看来两位已经考虑清楚了。”楚文政目光越过夙梵和九申看向两人身后,“里面的那人你们打算怎么办?”

夙梵道:“使者放心,我们早有安排。”

“二位心里有数便好。”楚文政言语间多了几分阴冷,“别误了我的事,不然,后果自负!”

夙梵并不在意楚文政说话的态度,反正双方本就只是为利益合作而已,但是九申实在看不惯楚文政如此无聊的自以为傲。

九申一声轻笑,淡声道:“使者多虑了。”

楚文政看着两人,眼前两人的面容被鬼面具遮得严实,看不到任何情绪。

他一时间摸不清二人底细,只道了句“希望如此”,便越过夙梵和九申向里面走去。声音依旧带着几分阴冷。

*

江鱼从昏迷中醒来,一睁眼便见有两个身着黑底红纹衣,披着黑色披风,帽檐遮到眉宇的人坐在眼前。

御行衙金燕堂的人?!

他一时不知情况,惊了一惊后拱手问道:“两位……大侠……从哪儿来啊?”

九申轻叹一声,手掌点了点自己:“护法。”随后示意向夙梵,“少主。”

说着又望向独坐一旁敛目调息的楚文政,“那边坐着的那个,楚文政。”

“噢——”江鱼神情顿时放松了许多,“我懂了,懂了。”

他说着又发觉不对劲,“不是,那个……楚……楚文政?”

九申点点头,道:“楚文政。”

江鱼呆愣愣看向夙梵,夙梵道:“御行衙楚文政楚使者。”

江鱼望了眼楚文政,伸头上前看了会儿九申身上的披风,才羡叹道:“泛金光泽,真材实料,御行衙特供金软袍。”

他满眼期待问,“穿完能送我吗?”

“不行。”九申坐到江鱼身旁,“你怎么说也得拿钱来买吧。”

“噢——”江鱼一脸我晓得了的表情,转过身捣鼓一阵后从怀里拿出一个钱袋,整理好衣服后转过身将钱袋塞在九申手中,“定金!”

他目光炯炯,“千万给我留着!别弄坏了!”

“江兄放心。”九申抽回自己的手,边收钱袋边道,“既然我们都是患难的交情了,你又这么诚心,我就给你打对折好了。买一送一,少主那件就送给你了。”

江鱼抱拳:“多谢护法!”

九申也抱拳:“江兄太客气了!”

——

番外:金燕堂

*

永晋大乱后期,起义军可分为两方,一方为从南明城兴兵起事的司空恪率领,一方为一众江湖人士以为盟之名聚集。

大规模起义爆发前期,永晋的宰相晁毓本准备花重金请一些武功高超的江湖人士暗杀各方起义军首领,未想到他请得的九幽组织的首领百里给他来了一手假道伐虢。

晁毓不仅丢了好不容易筹好的十车金银珠宝,还损失了一营精锐士兵。

事后,百里以“结盟起义,画圆为地”这一说法开始广散钱财。

江湖人士,只要结盟共抵永晋,大事一成,便可按功绩共分夺得的疆土。

只有一个前提:不可犯法,无人可例外。

江湖与庙堂的纷争自古便有,百里这一出,将这纷争推上了更利的锋口。

永晋建宁四年六月,司空恪攻占永晋帝都康城,登基为皇,并改康城为京洛。

同年七月,中陆大地东南方的东南地域以五方联盟结束了近两百年的战火。

与此同时,永晋帝国在中陆大地西南方的疆土被一众武林人士完全攻占,后经商议,将此地取名为江都府。

江都府取名自成溪先生《天都》中所述一处“大同”之地,此地“江湖汇而往天都,名为江都府”。

江都府成立后并未走向繁荣,而是进入了另一场更大的灾难。

人心私欲中,刀光剑影下,朱楼未起便已坍塌。

南明那边刚经历战火,正休养生息,安定内乱,又因江都府地域北有天险难越,东有长河阻隔,便准备等那些人自相残杀,坐收渔翁之利。

谁料得莫夜城城主戚煜率军北上,短短数月称霸江都府地域,无人可挡,可不知为何,莫夜城突然撤回,扔下了江都府地域这处掌中之物。

很多人在莫夜城血洗江都府地域这件事后都已意识到,这片地域里的绝大部分江湖人士,从结成“武林同盟”之日起,便已生死相关。

御行衙便是在这场灾祸后成立的,尔后,又按原先永晋的法律制定了江都府的武林条例。

只要是江都府地域的人,都需遵循武林条例,无人可例外。

御行衙是为了管理江都府而设,在江都府共设有十个审司院,分布在江都府的十个州。

御行衙在江都府的地位虽高,但御行衙的人不可过问责任外的任何事,进了御行衙,行事便有了约束。

而御行衙金燕堂是当时提议设立御行衙的“金燕子”燕已度为培养专门执行刑侦取证之事的人而设立的。

金燕堂的人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除非出了大案件。